眼下正值龙虾大量上市季节,位于颍上县半岗镇的辉宏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陈文勇正忙着收笼子,捕龙虾。
“今年5月投放的虾苗,一亩地投放70多斤,产量可以达到300斤左右,拿到市场每斤可以卖到20元钱左右,也就是说,每亩可以收益近6000元钱,纯收入在4000元钱以上。”陈文勇高兴地盘算着,利用当地的滩涂地养殖淡水小龙虾效益着实不错,下一步他还要扩大规模。
现在,位于淮河岸畔的半岗镇内,这样的特色养殖正给越来越多的农民带去致富新希望。近日,记者在半岗镇看到,淮河堤坝上牛羊成群,皖西大白鹅欢快地扑楞着翅膀,河湾内的水面、滩涂杞柳成片,农民广泛利用水资源发展的浅水藕、茭白种殖,龙虾、家鱼养殖,也是随处可见,让人恍如身处江南水乡。
“半岗镇南靠淮河,总面积71平方公里,境内有戴家湖、邱家湖和第三湖,洼地面积46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的六成多。”半岗镇党委书记王秀梅介绍。打开半岗镇的地图,只见淮河在这里兜了个大弯,因为地势低、洼地多,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农民增收比较困难。
然而,水患有时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近年来,半岗镇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发展适应性农业,“洼地杞柳、深水网箱、浅水池藕、外滩畜禽”,让当地农民尝到了甜头。
以往,农民在低湖洼地种植传统的小麦等农作物,一遇自然灾害,收成就会“打水漂”。如今,对半岗镇侯郢村的钓鱼岛浅水藕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其堂来说,发不发洪水收成都有保障。原因就在于,他的合作社利用流转的700亩低洼湖地,种起了水生蔬菜莲藕、茭白。
“我们种了600多亩莲藕、100多亩茭白,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莲藕每亩每年可以收入6000多元,茭白5000多元。”程其堂介绍,这个地方原来是1400亩的邱家湖工程料场,养鱼水少、种粮水多、多年一收、产量不稳。2014年,钓鱼岛浅水藕合作社引进培植600亩浅水藕取得成功,平均亩产4500斤,亩产值1.2万元,每亩纯收入6000元以上,是麦稻连作的4-5倍,“明年面积可以突破1000亩。”
不仅是莲藕、茭白,在戴家湖洼地,家家户户种植的成片杞柳也已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主导产品。今年,戴家湖杞柳种植面积扩大到2600亩,是省级“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去年通过订单远销山东泰安、临沂等地的柳条达380万公斤,总产值550万元,平均亩产值4400元。
农业结构的调整,背后是观念的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风生水起”。如今,半岗镇已培育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一批加工企业,以及以58家种植大户、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地农业已由过去的“看天吃饭”,悄然转向尊重自然规律、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向市场要效益、为农民增收找出路的新模式。
王秀梅说,下一步该镇还将以赵南路改造为依托,构建戴家湖-清真寺观光旅游农业板块;以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为推进,在蔡庙路两侧构建设施农业板块;利用淮河外滩牧草丰富、水质优良条件,构建畜禽、水产品绿色养植板块;综合利用低湖洼地,建造水生植物特色农业等,做好“水”文章,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新闻推荐
7月19日,省重点工程项目——沙颍河颍上复线船闸正在抓紧施工。据了解,该项目位于颍上县城东部沙颍河上,紧邻现有颍上船闸设置,按Ⅳ级通航标准建设,设计船舶吨级为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估算总投资约2.4亿元。项目竣...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