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通过扫描阜阳六合养猪论坛APP平台,查询生猪养殖信息。
本报记者 郭海洋 实习生 李佳宁 摄
提起生猪养殖,不少人印象中是传统简易的圈舍、臭气熏天的环境。然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这一局面。近年来,阜阳市各地涌现出许多新型现代化养殖新模式,为生猪养殖业带来新气象。这不,养猪用起互联网,就是一件新鲜事。
网络管理养猪场
7月28日上午,记者在阜城见到颍上县花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养猪大户李明伟时,他正利用出差间隙,掏出手机登陆自建的网络平台,查看远在百里之外的养猪场运营情况。只见他轻点手机屏幕,养猪场各处的实时画面便清晰呈现在手机屏幕上。“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网络,就能即时看到养猪场的运营情况。”李明伟说。
今年32岁的李明伟是颍上县慎城镇人,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他了解到朋友发展生猪养殖效益不错,产生了回乡养猪的念头,并得到家人支持。2010年,李明伟从10头母猪起步,开始发展生猪养殖业,目前共存栏生猪900头。
由于不懂养殖技术,李明伟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1年,李明伟养的生猪患流行性腹泻、蓝耳病等,造成多头生猪死亡,损失了七八万元。然而,他并没被困难吓倒,通过钻研养殖技术,摸索出一套“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成熟技术。
养猪场运营走上正轨后,李明伟开始利用所学专业实施信息化管理。“我把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数据输入电脑,制作成电子报表,可以清楚了解各项养殖成本、开支等,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李明伟介绍说,经过几年实践,他发现不少农村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殖行业,虽然给予高薪报酬,依然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基于此,李明伟通过安装视频设备、建设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管理养猪场。
“生猪养殖要面临市场波折、疾病防控等种种风险,只有不断创新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顶住风浪,获得更好的收益和发展。”李明伟说。
专业服务抗风险
诚如李明伟所言,生猪养殖效益虽好,风险也不少。技术、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困扰着不少养殖户。然而,随着一些先进管理技术的运用,这些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
颍上县六十铺镇的杨广文常年外出打工,2013年返乡创办健康养猪场,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创业之路走得相当艰辛。“猪肉价格下降、市场行情低迷且不说,有时猪生了病,不懂技术手足无措,非常发愁。”杨广文坦言,养猪,并不只是喂饱了长膘卖钱这么简单。“这里边有很多讲究。不懂行,还真不管。”
前两天,杨广文参加了一个生猪养殖户技术培训班,了解到可以利用先进信息系统,对养殖场实施运营管理,感觉既新奇又充满希望。
据了解,这套养殖场管理系统是由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的农场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录入养殖场日常存栏情况、哺乳育肥存栏、猪场生产统计等数据,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制作出直观易懂的报表,帮助养殖户找出影响猪场生产效率的原因,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养猪场的盈利能力。同时,企业的专业养猪团队和养殖系统对接,让数据变得更具实用价值。当养殖户遇到困难时,企业将派驻专业人员制定防疫程序,提供技术支持,为部分养殖户提供“一对一”技术服务,帮助养殖户摆脱困境。
与此同时,养殖户还可通过下载企业客户端、登陆养殖论坛等方式,了解业界动态信息,及时与同行交流。“使用这套管理系统,使精细化管理养殖场成为现实。”杨广文相信,养猪用上了互联网,未来发展会更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王鹏飞)8月1日,颍上县召开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会议,县政府在会上分别与各乡镇政府、县教育局签订2015年度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安全管理责任书,将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纳入2015年安全生产目标...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