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颍上县地税系统干部职工心中有一位“活雷锋”,他默默在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行动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并时时想着帮助他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乐于奉献爱心的新风尚。
今年44岁的陈传勇就是这位“活雷锋”,他是颍上县地税局税政股的股长。上世纪90年代,陈传勇从部队退役回到地方参加工作。他不仅继承了军人的良好作风,还将乐于奉献的精神从部队带回家乡。
1996年,陈传勇加入颍上县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十多年来,他的十几本无偿献血证书,是他4000多毫升献血量的收获,“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助人不仅会让自己感到快乐,也是对社会的回报。”陈传勇一直秉承帮助他人的信念,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2008年7月,省红十字会和颍上县公益志愿者联盟协会联合在颍上县邮政广场组织人体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活动。当天,已经回乡探望父母的陈传勇听说这个活动后,立即从乡下返回,不顾劳累,直奔邮政广场采集点。亲历血样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陈传勇内心涌动着“以我热血救他人”的豪情。
2010年初,陈传勇接到一个令他激动不已的电话。回想当时,陈传勇说道,无论如何他都不后悔当初的选择。那是安徽省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告知陈传勇与河南一位患者血样配型成功,他可以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以挽救该患者的生命。对陈传勇来说,求助他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当他把自己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告诉家人时,却听到了反对的声音。“他们也是担心会对我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不管怎样,陈传勇没有因为家人的反对而选择放弃。
在陈传勇的坚持下,终于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然而,正当他准备前往河南时,该患者病情恶化,不幸去世。得知这一消息的陈传勇十分难过,他为患者没有得到一次治愈的机会感到遗憾。相似的事情在2011年又一次发生,痛心不已的陈传勇并没有因此放弃继续等待救助他人的机会。
2012年底,第三次接到安徽省红十字会电话的陈传勇已十分坦然。“非常想尽自己的全力救助患者,可世事总难料。”2013年1月12日,经过一系列的体检工作后,陈传勇在安徽省立医院接受动员剂注射,促进体内造血干细胞在血液中循环,方便提取。1月14日晚,在陈传勇准备注射最后两针动员剂时,却传来受助患者不幸离世的消息。紧急停止动员剂注射后,陈传勇独自坐在病床上黯然神伤,“一次次的遗憾,这次就像已经抓住了患者的手一样,但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谈及屡次救助他人未果的遗憾,陈传勇说:“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尽全力帮助需要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患者。我始终坚信,为他人带去生的希望,是帮助他人的目的之一。”
现在,陈传勇还将自己热心公益的激情传递给家人朋友,他期待有更多的人加入社会公益行动中,特别是捐献活动,挽救他人,给予他人第二次新生。“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充满着温暖和情怀,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我们能携手奉献爱心,社会会因我们行动的一小步前进一大步,生活将会更加美好,人生也更有意义。”陈传勇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牛真子)10月14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先森带领省人大调研组来阜,调研阜阳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亓龙,副主任白飚,副市长刘树生陪同调研。 10月14日,调研组一行先后...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