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榭 通讯员 王鹏飞 徐颍
宽阔平整的村道两边,成片的蔬菜大棚一眼望不到边;“小而全”的村卫生室,看病拿药即可结算报销,每个村民都拥有了电子健康档案;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室内,留守儿童沉醉在书籍的海洋……初冬时节,记者来到颍上县润河镇汪堂村,处处呈现新发展、新气象、新变化。而这一切,正是民生工程实施给当地带来的好处。
“民生工程如今成了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的‘健康伞\’!”当地村干部高兴地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民生工程项目的实施,村内交通、农田水利等方面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精神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民生工程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汪堂村的变化折射出颍上县推进民生工程工作取得的成就。2007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出了实施民生工程的重大决策。颍上县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将民生工程作为德政工程对待,精心组织、扎实实施,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显著成效。
几年间,颍上县实施的民生工程项目从2007年的12项扩大到今年的30项,一个覆盖城乡、内容丰富、制度完善的基本公共教育与公共文化、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农村基本生产生活的民生网正日益成型;资金投入从2007年的2.8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16.93亿元,累计投入达70多亿元。其中,县本级投入由2007年的300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1.43亿元,累计投入近10亿元。今年,颍上县民生工作投入资金进一步扩大到19.7亿元。截至10月底,已到位18.69亿元,占投资计划的94.8%,拨付资金18.5亿元,拨付率98.9%,
随着覆盖面的逐步扩大和投入资金的不断提升,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以农饮工程为例,“十二五”期间,颍上县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1处,解决76.64万农村居民和3.86万在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累计投资达4.01亿元。全县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3处,实现了30个乡镇全覆盖。
“这几年,低保标准不断提高,生活越来越有保障。”日前,在颍上县耿棚镇采访时,低保户李大爷对记者说,他和老伴年近古稀,儿子身有残疾,家庭收入微薄。自2007年起,县民政局将其全家纳入农村低保对象,随着低保金标准的提高,如今全家人的生活过得幸福温馨。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实施民生工程,是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解民忧的一项重点工作。”颍上县民生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颍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实施,政府不断完善民生工程目标责任制和“一旬一通报、两月一调度、一季一考评、年终总考核”工作机制,采取召开现场会、协调会、后进促进会、政府主要领导约谈等方式,协调解决民生工程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定期督查、跟踪问效;同时,将民生工程纳入县政府对乡镇和部门年度工作绩效考核。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几年来,颍上县民生工程惠泽了170万颍上百姓,交出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新闻推荐
任中华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