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水质检验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茨淮新河水源地取水检测。
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就哗哗流出。殊不知,这洁净的自来水需要经历好几道“关口”,才能流进千家万户。近日,记者先后前往茨淮新河取水口、二水厂、蓝天水质检验有限公司等地探访,追踪阜城洁净安全的自来水的生产流程。
水源:取自茨淮新河或地下
11月12日,冬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记者来到市供水总公司位于茨淮新河的取水口,只见茨淮新河两岸萧索景象渐露,河水拥挤着向下游流去,但途经插花闸下游1.3公里的取水口,河水就此分道扬镳,部分河水经取水泵抽取,被送进了输水管道,往水厂行进开去……
“目前,阜城用户所喝的自来水中有一大半都源自这条河,平均每天要供水5万吨左右。”面对滚滚河水,市供水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前,阜城已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双轮驱动模式”的供水格局,分别由二水厂和一水厂承担。其中,一水厂以42眼深井的深层地下水为供水水源,日供水能力7万吨,平均日供水水量为4.5万吨。二水厂的供水水源主要来自茨淮新河,规划设计供水能力20万吨,现建设完成了一期供水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为10万吨,日平均制水5万吨。
“此外,当前南照淮河取水工程暨三水厂的建设也正在有序推进。未来,阜城居民将喝上淮河水。”市供水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三水厂的取水口设在颍上县南照镇,设计日供水能力40万吨,总投资估算为20.23亿元。该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日供水15万吨,2月6日工程奠基动工,9月1日进入全面开工建设,计划工期为23个月。
制水:从原水到自来水
经过近24.5公里的“跋涉”,茨淮新河的水顺利到达二水厂。在此,这些原生态的水需经多道“关口”净化,才能最终蜕变为洁净安全的自来水。
记者在二水厂看到,在加入液氯消除水中微生物后,河水经取水泵抽取到水厂的絮凝池内,由此加入活性炭去除原水中的异味,再加入混凝剂,经过十多个小池子的充分混合,20余分钟的反应,河水里的细小悬浮物逐渐汇聚成团,并呈现出颗粒状,原本“干净”的河水颜色愈发变深、河水表面絮状物愈发密集。紧接着,这些肉眼看去已“发黑”的河水进入平流沉淀池,河水中絮凝而成的大颗粒开始慢慢下沉,直到抵达100米开外的清水区时,清澈的水终于重现。在现场,记者还看到,有别于其他池子露天设置,清水区的上方搭起了一个黑色的遮阳棚,据工作人员介绍,此举是为了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水中藻类生长,对水造成污染。
至此,原生态的河水在水厂的旅程已行进大半,但还未达到出厂的标准。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沉淀后,重新变清的河水随着管道进入设在室内的滤池,在此,河水会途经“细砂、粗砂、鹅卵石”构成的1.5米厚的过滤层,据介绍,水中肉眼难辨的一些小颗粒会被再次拦截,水也随之变得更加清澈。
“经过这些工艺,河水就被制成了自来水。一般而言,从原水进厂到制成自来水出厂,至少需要4个小时,以此确保自来水洁净安全。”二水厂副厂长王锦瑜说,“目前,二水厂的制水工艺提升改造工程也已提上日程,预计2017年,阜城居民将喝上更加优质的自来水。”
检验:每天检测确保水质安全
就这样,经过多道工艺,原水终于被制成了自来水。但制成的自来水是否洁净安全,能否送进千家万户,还需经过检验关。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二水厂内的蓝天水质检验有限公司,只见水质检验员正在对当天的原水和制成的自来水进行检测。“为了确保自来水安全,我们每天都要对原水和出厂水进行多道检验。”蓝天水质检验有限公司经理陈雪梅介绍说,厂内设有专门的化验班组,每天每隔两小时就要对进厂水做一次检测;除此之外,每天还会安排水质检验员对进厂水和出厂水分别做一次较为全面的检测。每周会到管网末梢、水源地进行一次取样检测。每月还会对原水、管网水等做一次全分析,共计67项;对于无法检测的检测项,会定期送往安徽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检测,以确保水质检测的全面到位,保证市民饮用水安全。
经过一番等待,水质检验员宣告,当天的水质日常规检测全部合格。这样,经原水制成的自来水经过输水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徐立成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