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吴德强葡萄园里致富路

来源:阜阳日报 2015-12-24 07:3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徐立成

眼下虽已是葡萄下市时节,但颍上县西三十铺镇德强家庭农场负责人吴德强依然每天在自家的葡萄园里忙碌。记者近日在葡萄园见到吴德强时,只见他正带领几名工人给葡萄施肥。满园葡萄藤虽已枯叶落尽,但几人干得热火朝天,给略显萧索的葡萄园增添了几分生动。

“冬季田管是葡萄生长必不可少的环节,也不可掉以轻心,要重视方式方法。”吴德强介绍说,如在冬季施肥时,要施有机肥保证葡萄品质,肥料要洒葡萄根部4公分处,再用旋耕机旋好,前后要施两次才够量。而冬剪工作则要在元旦前后开展,要注意剪掉不饱满的芽,把太密集的芽疏掉,以促进葡萄下一步的生长。

就在之前的日子里,吴德强还从省农科院邀请农技专家给葡萄种植户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葡萄施肥、冬剪、病虫害防治、低温低冻预防等专业知识。他登上讲台,结合自己多年闯市场的经验,把葡萄销售技术普及给乡亲们。

吴德强说起葡萄种植技术、销售方法来头头是道,俨然行家里手,其实这都是他在长期的种植和发展过程中逐步摸索出来的。1990年,20岁出头的吴德强离开家乡,远赴南京打工,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只好在当地一家葡萄种植园安定下来。虽然工作岗位看起来并不光鲜,但在多年的打工过程中,吴德强逐步掌握了不少葡萄品种的种植技术,对葡萄销售市场也越发熟悉。

吴德强是个有心人,他一边打工,一边密切关注农业方面的政策信息。当他发现,作为农业大市的家乡正大力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不少人立足家乡调结构奔富路时,不由得动起了回乡发展的念头。“家里资源多、政策好,现在咱又学会了葡萄种植技术,回家最差也得比在外地好。”于是,2008年,吴德强回到颍上,用多年的积蓄流转土地,发展葡萄种植产业。

凡事并非一帆风顺,满怀着家乡闯天地心思的吴德强没想到,尽管自己从事葡萄种植多年,但因为未能根据气候差异调整葡萄品种,在家创业的第一年便遭受了挫折。“气候不一样,葡萄树普遍生病,损失惨重。”不过,吴德强并未因此而气馁。在当地农业专家的帮助下,他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及时作出调整,引进了适合当地发展的品种。

“第二年就产生收益,那年产的葡萄不多,但卖到最后,都是人家直接开车来田里拉。”吴德强介绍,第二年,其种植的葡萄每亩产量1000多斤,由于在种植之前他就早早地找到了销售渠道,所以很快就销售一空。

尝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甜头的吴德强,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现在,他的葡萄种植面积由最初的15亩扩大到200多亩。“目前和农场对接的商场、超市等,已经超过20家。”吴德强说,这种销售模式,不仅减少了中间销售环节,也缩短了资金回笼周期,对下一步生产非常有帮助。家庭农场收益一年好过一年,去年总收入达到了200多万元。

腰包渐鼓的吴德强并未独享葡萄种植的良好效益,而是在当地牵头成立了葡萄专业种植合作社,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发家致富路。如今,家庭农场带动的农民越来越多,吴德强又有了新的打算。“我准备建一个葡萄保鲜库,如果葡萄正常上市期行情不好,就将农场和附近百姓种植的部分葡萄冷冻保鲜,让销售打时间差。”吴德强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城市商超里销售的葡萄大多都是冷冻保鲜的,价值在12元左右一斤,而平时才5元左右,如果错时销售,利润非常可观。

与此同时,吴德强还计划结合葡萄园发展林下养殖项目,把葡萄园的空间都利用起来,继续提高产出。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吴德强信心满满,他表示,只要肯干肯动脑筋,立足家乡发展现代农业一定会有收获。

新闻推荐

传承昔日文化旅游

关注颍上旅游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农村淘宝店小二2015-12-28 20:44
猜你喜欢:
科学规划建新村2015-12-28 20:44
加工转化促升值2015-12-28 20:44
评论:(吴德强葡萄园里致富路)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