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OK大赛吸引众多草根歌手走上舞台,一展风采;送戏下乡深入乡村,为基层群众端上文化大餐;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搭建服务群众文化生活大舞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改善农村体育设施薄弱面貌……记者从颍上县了解到,“十二五”期间,该县文化民生工程坚持文化惠民、服务百姓理念,建设成效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如今,漫步在颍上城乡,一大批文化民生工程项目建成投用,让群众活动有去处、农闲娱乐有场所。来自该县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颍上县共新建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4个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电子阅览室,对319个行政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送戏下乡演出1092场、农村电影放送11516场、配送图书10万余册、为27个美好乡村配送体育器材200余件、培训体育辅导员630余次、举办各类体育活动500余场,32个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总投资3108.5万元。目前,颍上县有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41个农家书屋,44个电子阅览室,7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惠及全县30个乡镇170余万群众。
将文化场馆对外开放,让群众免费使用,是颍上县在文化民生工程建设工作中的一个亮点。目前,全县文化免费开放场馆纳入民生工程范围内的有32家,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活动场地20000平米左右。这些场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完善,被打造成读书、上网、看报、欣赏书画、观看影视、跳舞唱歌、艺术培训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场所,对提升公民文化素养、培养乡村文化骨干、活跃乡村文化工作,起到了积极意义。
为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颍上县还狠抓文艺队伍建设,依托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演出。该县按照“文化共享、生活共乐”的惠民理念,由县乡(镇)两级大力培训社区(行政村)文艺骨干,大力发展民间艺术团队。如县文广新局投入30多万元,先后为十六家民间艺术团分别添置了锣鼓、二胡、吉它、柳琴、手提电脑、服装、字幕机等演出设备和乐器,扶持民间艺术团在演艺文化市场中生存、竞争、发展;县文化馆和关屯、垂岗、盛堂、建颍、新集、润河、耿棚、谢桥、鲁口、夏桥等乡镇综合文化站积极开办花鼓灯舞蹈培训班、音乐培训班,为文艺演出团队培养人才。
与此同时,颍上县在文化民生工程建设过程中,还以品牌效应、特色文化为抓手,根据不同区域文化特点来开展活动。如建颍乡开展了“百幅中堂进农家”、家乡人说家乡事、管仲故事讲堂;夏桥的颍河大鼓、曲艺琴书,陈桥、古城的杂技,杨湖、鲁口的推剧、淮河锣鼓,谢桥的龙灯,慎城的小车子灯、花鼓灯、街舞,迪沟的旅游定点绑剧演出,耿棚、黄桥的全民阅读、广场舞……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群众文化,让基层百姓一饱眼福、耳福,乐在其中。
新闻推荐
2016年1月25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阜阳市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