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提出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脱贫、贫困县全摘帽。如今,脱贫攻坚各项措施在基层落实如何?人民群众还有哪些期盼和愿望?4月26日,市委书记于勇深入颍上县乡村,走访贫困户,倾听基层干部群众心声,督查脱贫攻坚工作。
防未病、看小病、治大病
当天上午,于勇一行来到颍上县八里河镇朱岗村。在村卫生室,于勇与前来看病的村民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看病支出、新农合报销等,详细询问因病致贫情况。“村里贫困户有多少?其中因病致贫的占了多大比例?”于勇问。村负责同志答道,全村现有贫困户131户、314人,其中209人因病因残致贫。
“因病致贫已成为阜阳市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阻断因病致贫。”于勇一直揪心因病致贫问题,他语重心长地嘱咐县及镇村负责同志,阻断因病致贫要“防未病、看小病、治大病”,要摸清本地多发病种,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新生儿缺陷干预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发生,同时加强乡镇、村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市、县医院医疗水平,减少群众看病负担。
走进驻村扶贫工作队办公室,于勇仔细查阅了131户贫困群众的建档立卡材料,看到各贫困户的个人申请、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公示等相关材料齐备,于勇十分欣慰。他说,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最基础的工作,要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等关键环节,把情况核实核准,把“家底”摸清楚,才能对贫困户分类指导、因户施策。
让幸福村的群众都过上幸福生活
下午,于勇一行来到江店孜镇幸福村,详细了解村里贫困户的情况。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宾汇报说,全村现有5532人,其中贫困户182户、458人。“对这些贫困户都制定了哪些脱贫措施?”于勇问。李宾一一介绍说,村里集中安装了30户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每户年收益3000元以上;依托幸福村村官种植专业合作社,兴建了35座大棚无偿提供给贫困户;实行带资入股到户扶贫,依托红信芦笋种植公司,部分贫困户实现了贷款不见资、股份能分红;依托巨丰养殖公司,为剩余贫困户每户提供100只鸡苗,每年可获益3000元左右。
于勇对该村的产业扶贫给予肯定,随后他走进贫困户左辉、左先明家中,了解产业扶贫情况,给他们送去了慰问金。70多岁的贫困户左先明因患脑血栓,长期卧病在床,从去年开始,村里每年为其免费提供100只鸡苗,由其老伴喂养。“还给了300元的饲料费,喂到三四斤拿到集市上卖,土鸡的价格还不低。”左先明的老伴高兴地说,家里的零用钱有了着落。
由村里的大学生村官祝圆春等人创办的幸福村村官种植专业合作社,兴建了72座蔬菜大棚,其中35座无偿提供给贫困户经营,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走上致富路。在合作社种植基地,于勇详细询问蔬菜生产的效益:“主要种植什么品种?收益怎么样?”祝圆春回答:“种蔬菜一年三茬、种瓜一年两茬,主要品种有草莓、毛豆等,每个大棚占地八分,一年纯利润达8000元以上。”看到大学生村官们干劲很足,于勇对他们说:“交给你们一个任务:挖掘村里有什么特色产品,结合大学生村官、扶贫的品牌,让村里的特色资源上网,打造成‘网红\’,发展特色产业,让幸福村的群众都过上幸福生活。”
以脱贫攻坚推动发展,以发展促进脱贫
在幸福村党支部,于勇与当地干部群众、贫困户代表围坐一起,了解群众脱贫所思所盼、意见建议。于勇说,当前,我们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双重使命”,必须进一步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动员起来,通过组织加强领导保障脱贫、群众自立自强自我脱贫、社会关注重视帮助脱贫,全力以赴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于勇强调,要进一步把各级干部组织起来,建立脱贫攻坚的组织体系。当前,县、乡、村三级已建立了扶贫工作的专职干部队伍,各级要把这支干部队伍管好用好、发挥好作用,各级扶贫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理想、带着项目,讲感情、干实事、谋发展、促公平,全力投入扶贫工作中;要做好宣传、引导、带领、帮扶工作,让党和政府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脱贫攻坚的政策家喻户晓,引导人民群众立足自身、自力更生,振奋精神、渡过难关,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帮扶群众摆脱困难;要以脱贫攻坚推动发展、以发展促进脱贫,产业发展绝不能孤立地就贫困户制定措施,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发现特色、挖掘特色、培育特色、壮大特色,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全村的经济发展带动贫困户进入产业分工,最终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
于勇指出,帮助不是包办,要把贫困群众发动起来,最大限度发展生产,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扶贫开发既是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打一场脱贫攻坚的人民战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李军)颍上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千堂党课进基层等活动,着力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无悔承诺、严守党纪国法。 日前,颍上县30个乡镇的党委书记...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