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桥镇兰庙社区惠民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指导下做游戏。
近年来,民办幼儿园在阜阳市农村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为方便农村地区幼儿就近入学、改善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相对薄弱现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颍上县谢桥镇兰庙社区,就有一家办学设施比较完善的八一惠民幼儿园,五年来先后为1200多名入园儿童提供了优质的学前教育,受到当地村民的称赞和认可。
文艺演出迎六一
5月30日下午16:00,记者来到较为偏僻的惠民幼儿园时,一场迎“六一”文艺演出正在这里举行。舞蹈小苹果、齐读三字经、集体手语操……这些由入园幼儿表演的文艺节目形式多样、动作整齐,表演水平不亚于条件较好的城市幼儿园。
“我们租了一台流动舞台车,买了一百多件演出服,就是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八一惠民幼儿园负责人兰智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兰庙社区在2011年之前没有幼儿园,村里的孩子如果要上幼儿园,就要由家长送往10多公里外的谢桥镇。然而,由于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谢桥煤矿务工,适龄幼童多数只能在家里由老人照顾。2011年3月,兰智从部队转业后先后投资60多万元,在兰庙社区和附近同样没有幼儿园的土楼村分别建设了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分校。校舍建成后,他又出资10多万元为幼儿园添置了滑梯、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使两所幼儿园都达到了县级示范园的建设标准。
从2012年开始,惠民幼儿园每学期都要给孩子们举办一场“六一”文艺演出,所有节目都由幼儿教师编排,并邀请学生家长到场观看。“农村地区本来就没有多少文化活动,组织家长观看孩子们的演出,是校园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兰智说,这次演出,大、中、小三个年级的幼儿都参加,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锻炼机会。
设施齐全师资强
宽敞明亮的教室、相对完善的设施、专科以上学历的师资队伍、两个校区8个教学班10名专职教师……这些是惠民幼儿园与周边其他民办幼儿园不同的地方。五年来,先后有1200多名幼儿在这里入园,且大部分从小班一直上到大班,很少出现转学的情况。
“我带的中班有42个幼童,有当地村民的孩子,也有附近窑厂外来人员的子女。大家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是因为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比较好。”今年26岁的幼儿教师李明莲2012年幼儿教育专业大专毕业,去年秋季学期进入惠民幼儿园中班任教,她擅长教幼儿舞蹈,在幼儿园里特别受欢迎。不过,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也为她施展个人才华、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创造了条件。为准备这次“六一”文艺演出,她专门给中班和大班的孩子排练了8个音乐舞蹈节目。
李明莲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地区的家长都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他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学唱歌、跳舞、画画,如果没有专业老师,肯定会转到师资力量更好的学校去。幼儿园里有音乐教学用的电子琴、有操作方便的多媒体设备,今年春季学期又招聘了一名专业美术老师,很多活动课都有条件开设。
“我的两个孙子都在幼儿园上学,这里学费低、管理严,家长们都很放心。”48岁的学生家长彭传美说,她的儿子媳妇都在江苏打工,两个孙子都在家里上学。惠民幼儿园离家近,条件也不错,大多数村民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
学费低廉助贫困
由于惠民幼儿园和分校距离村庄较近,每学期都有400多名幼儿在这里就读,而且大部分在这里吃午餐。幼儿园收费标准是,每学期学费300元、每月午餐费60元。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幼儿园给予减免学费。
今年6岁的兰硕硕父亲去世、母亲离家,生活失去了依靠,由于年迈的奶奶无力照顾他们姐弟三人,三个孩子都面临辍学。“我的家庭遭遇这么大的变故,小孩根本就上不起学,这几年光学费和午餐费就给我免了好几千块钱。”兰硕硕的奶奶陈福云告诉记者,五年前,她唯一的儿子被诊断出脑瘤,几个月后就去世了,前后花了十几万块钱,撇下三个孩子无人照管。按照当时的家庭情况,她的确拿不出一分钱给孩子交学费。这时候,惠民幼儿园的园长找到了她,决定免除三个孩子的学费,解了陈福云的燃眉之急。
现在,兰硕硕已在民幼儿园读中班,像他这样接受过幼儿园帮助的孩子一共有317个,其中,学费全免的孩子有61个。“五年间,我先后投入6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帮助贫困幼儿就近入园。从幼儿园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最初的办学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惠民幼儿园园长兰智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武万勇/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