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红星镇大谢村玫瑰花种植阳光温室(资料图)
本报记者 徐立成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颍上县大力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紧紧围绕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细化精准扶贫举措,强化工作落实,各项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贫困群众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如今行走在颍上各贫困村,特色种植基地内蔬菜绿意盎然,养殖圈舍里牛肥羊壮,扶贫工作队员的身影活跃在生产生活一线,抓产业、问民需、解难题,社会各界纷纷进村携手贫困户,群众抓生产促增收的劲头不断高涨……
今年4月,市委书记于勇到颍上乡村督查脱贫攻坚时提出,要把各级干部组织起来,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把社会各界动员起来,全力以赴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期以来,颍上县按照“三个起来”部署要求,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行动,打响了扶贫攻坚战。
具体工作中,颍上县按照“把党员干部组织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把社会力量动员起来”要求,组织全县党员干部按照“两学一做”要求,走遍全县4.9万户贫困户。通过访贫问苦大走访,推进党和群众的关系,取得老百姓对党的信任,取得贫困户对党的信任,推进脱贫攻坚氛围的形成,按“458”脱贫工程计划,确保完成全县脱贫攻坚重大任务。
“458”脱贫工程计划,即加强领导科学谋划,明确“四项清单”精心组织精准扶贫工作;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强抓“五项工作”认真开展精准核查工作;细化措施统筹兼顾,落实“八大工程”大力实施精准脱贫工作。
明确“四项精单”,是开展精准扶贫的保障。首先是干部责任要精准。具体工作中,颍上明确县委书记、县长为精准脱贫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是第一直接责任人。在第一责任人的基础上,把精准的组织体系建立起来。县四套班子、各乡镇、县直帮扶单位在用80%的时间和精力抓脱贫攻坚;从县到30个乡镇配齐了专司扶贫副书记,不再分工其它工作;348个村(居)配齐了村扶贫专干,确保了脱贫攻坚组织的保障。
“从去年12月份全县脱贫攻坚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县先后召开31次脱贫攻坚推进会,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阶段,全县剩余贫困人口大部分是老弱病残,丧失劳动力,是最难脱贫的一部分群体。”据颍上县扶贫办主任李颍介绍,县委、县政府通过认真组织、科学研判,不断深入加强对县、乡、村三级组织的动员,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村支部、村第一书记、村官、驻村工作队队长,真抓实干,真扶贫、扶真贫,一心一意谋脱贫,凝心聚力抓落实。
通过明确“四项清单”,精准识别、挂图作战,颍上县初步找到了脱贫的路径——
对象清单:即2015年底全县4.9万户贫困户、10.8万贫困人口。
扶贫目标时限清单:三年脱贫,二年巩固。即2016年脱贫3.2万人(省下达计划),2017年脱贫4.7万人,2018年脱贫2.9万人,78个贫困村,2016年出列35个村,2017年出列30个村,2018年出列13个村。
扶贫措施清单:明确脱贫主体责任;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纳入县年度工作考核内容,签订脱贫攻坚战军令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实施和管理;加强考核问责。扶贫责任清单:县乡村三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为脱贫任务第一责任人,帮扶单位党政主要领导、驻村工作队为直接责任人。
明确“四项精单”,精心组织精准扶贫。颍上县委提出,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抓落实,一心一意抓落实,按照市委书记于勇的要求,带着感情、带着理想、带着项目、带着资金、带着理念,通过宣传、引导、带领、帮扶,帮助贫困户脱贫,确保按时完成脱贫攻坚重大任务。
新闻推荐
落实“五大任务”、担当“双重使命”系列报道之二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