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停刊10多年的《中国青年报》复刊发行,并连载张扬写的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文革”期间“手抄本”),出于对连载小说的喜爱,我自费订阅了一份《中国青年报》,更令人欣喜地是,报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柳萌写的才情浓郁、脍炙人口、打开青年人心扉的青春寄语式文章,每登一篇,我几乎是篇篇必读必摘:
年轻的朋友,热爱我们的祖国吧!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尽管她经历了过多的艰难挫折,未能更快地发展起来,但是她会在赢得新的岁月以后,重新振奋飞翔的翅膀,向着辽远、广阔的天地飞去。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祖国翅膀的一根羽毛,一尘不染,挺拔不衰,栉风沐雨地托起祖国健美的躯体……(《愿你做根挺拔的羽毛》)生活在今天的青年人,请告诉我,你可否找到了你青春的歌?生活是不能没有歌的,青年是不能没有歌的。没有歌的青年时代的生活,如同没有绿色的沙漠,没有流水的荒原,它会使青年人感到寂寞和窒息。(《去寻找你青春的歌》)我并不奢望追回那无可挽回的一切,试想,谁能舒展开我满脸的皱褶呢?谁能还给我鲜嫩欲滴的心腑呢?谁也不能。那就让我们珍视现在吧!只有把握住朝气蓬勃的现在,才会有充实丰满的未来。(《把握现在才有未来》)
每每读柳萌的青春散文,撼动我的心灵,激动我的思考,我情有独钟,如饮佳酿,尽情地大段大段地摘录,成为我工作学习的助推器和加油站。
受柳萌寄语的感召,我业余时间勤奋地写新闻稿,1981年秋,我从甘南州农业银行被调入甘南报社任记者。1982年,有一则信息:柳萌写的青年修养丛书《生活,这样告诉我》出版发行,我喜出望外,立即邮购了一本,一直珍藏,随时翻阅。
2007年春,闲暇去逛新华书店,我发现柳萌散文随笔选《悠着活》,犹如他乡遇“故知”,“带”回住所,灯下悉心品读:柳萌,天津市宁河县人,多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55年在“反胡风运动”中挨批判受审查,失去到大学读书的机会;1957年在“反右”中划为“右派分子”,发配北大荒、内蒙古劳动改造。重新走上编辑岗位后,曾在《乌兰察布日报》、《工人日报》、《新观察》、作家出版社、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小说选刊》供职,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柳萌卷》、《变换的风景》、《中国当代散文精品文库——柳萌散文》、《夜梦与昼思》、《珍藏向往》、《春天的雨秋天晴》等20部。“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没有很高的人生修养,是不可能有如此旷达的胸襟的。感怀之余,我试着给柳萌老师写了一封信,谈了我钟爱散文的心情以及向老师求教交流的愿望,没有几天工夫,竟然收到了回信:訾晓辉先生:
您好。出版社转来大札拜阅。
谢谢您对我习作的厚爱。我跟您一样是个业余作者,主要工作还是做编辑,利用业余时间写点小文章,变成铅字就不满意,所以对于自己出过的书,除留一两本样书,就再无多余。每每有文友来信讨要,我只能表示感谢和惋惜……我们都是爱书之人,特意写了两幅字(笔者注:“人生无驿站”、“书是宝”)寄您表表心意,我已是逾七之人,留下时间不多,别的事情实在无力它顾。请谅。
顺颂大安!
柳萌四月六日这封信及书法我像宝贝一样收藏着。柳萌老师在《悠着活》这本书中写到:这几年散文随笔写作比较活跃,不仅长期从事散文写作的作家没有辍笔,而且一些小说家和诗人也参加了进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也许有好多,但是最根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我认为是人们的心灵放松了。散文中的“散”字和随笔中的“随”字,照我的理解和认识,绝不是完全指的文体,恐怕更多是指思想感情。就以鲁迅、朱自清、何其芳、梁实秋、林语堂等作家的作品来说,我之所以比较喜欢,正是因为读他们的作品犹如读他们的人,无论是怒骂痛斥,抑或是倾诉道情,都能使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散文又是一种平实的文体,只有用心灵面对读者,读者才会用心领会。
柳萌散文所具有的“冷水泡茶慢慢浓”是艺术特色和阅读效果,从根本上说,还是作家的自由心态、散淡性情、坦诚胸怀和率真意趣的本色挥洒与天然外化,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生命释放。散文是靠近作家生命境界与灵魂国度的文体,散文之美说到底,是一种性灵之美,人格之美。任何一位用心的读者在欣赏柳萌先生散文作品时,都会清晰地感觉到:它那流畅而舒展的语言叙述中,时时充注着一种属于作家特有的精神气质和人生涵养。这就是:在领略了世事沧桑和超越了一时功利之后的自由心态与散淡性情,在明悟了人生极限和卸却了精神负累之后的坦诚胸怀与率真意趣。柳萌笔下秀美的气质,大概是深深地隐藏在他的心里,当只有写作心爱的篇章时才会倾泻出来。对于当代散文创作来说,柳萌的散文作品,不仅表现出独特的阅读欣赏价值,而且包含了重要的创作启示意义。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一个专门撬盗防盗门,连续入室盗窃作案25起的重大犯罪团伙,日前被城关公安分局刑警责任区八中队成功摧毁,两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先后抓获归案,另一名在逃嫌疑人的追...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