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邵铄岚 华蓥记者站 王婧文 本报记者 刘夏
“老田呐,怎么有好几天都没来了……”11月10日早上刚上班,华蓥市工业发展区法治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田慧勤就接到工业园区一家企业老总的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再去企业普法。“从前他们怕我们进企业,现在是请我们进企业。”田慧勤高兴地说。
这样的转变缘于华蓥市工业发展区法治服务中心的成立。“工业发展区里有86家企业,园区及周边居住人员就有4万多人,每天征地的纠纷、企业与员工的矛盾、邻里之间的冲突较多,得不到及时调解就容易变成群体性事件。”田慧勤说,从前发展区里只有警务室,性质单一,许多群众的纠纷、矛盾、冲突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调解,影响公共秩序,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工业发展区企业从业人员、周边群众的法治需求不断增长,如何为他们提供温馨周到的法律服务?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去年年初,华蓥市依托发展区原有警务室,建立法治服务中心,集中司法资源、执法资源靠前服务发展区建设,法治服务中心成为群众信赖的“和事佬”。
“自从在发展区成立了法治服务中心,群众有了矛盾都愿意上我们这里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不是私下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发展区里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越来越少。”据田慧勤介绍,该法治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内容有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矛盾化解、法律援助、接受举报投诉、便民诉讼等,并采取驻园派出所固定值班,法检司及相关部门每周星期二、四轮流值班的模式,全方位为发展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
发展区内一家电子企业的员工刘大爷便因此受益。“这两年经济不景气,前些日子,我们厂的资金断链,拖欠我们几个月的工资。可我们就靠这每个月的工资养活一家人啊,不发工资怎么活!”刘大爷说,9月初,他和厂里其他同事来到法治服务中心寻求帮助。
“不发工资怎么行呢?工人们都有一家老小要养活……”田慧勤接到这起劳资纠纷案件后,立即请来司法部门、企业代表、员工代表进行协商、调解。一周后,刘大爷和其他20多位工人如愿拿到了工资。
“我们每周都要派人进园区给企业老总、工人宣传法律知识,让他们知道用法律而不是用武力。群众找上门来,我们就成了‘和事佬\’,在中间为他们调和。他们需要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我们便请司法局工作人员来;他们需要打官司,我们便请法院的工作人员来。”田慧勤介绍说,2015年以来,该中心共接受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受理劳资纠纷320余件、治安案件260余件,到园区进行法治文艺表演10场,开展律师以案释法活动5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提升了园区职工法治意识,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服务和法治保障。
新闻推荐
国庆长假期间,广安华蓥市发生一起悲剧,一名8岁小女孩独自在家洗澡时,遭遇一氧化碳中毒,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后诊断为脑死亡。最终,小女孩的父母做出决定,将女儿的器官捐献出来,让她的生命在其他人身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