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舟
人们常说,“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华蓥市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原则,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建扶贫就业基地,确保农村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有政策、有岗位,创业有支持、有环境,走出了一条贫困群众“造血式”的脱贫路子。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对于贫困群众来说,只要有一个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就意味着可以为整个家庭带来“细水长流”的收入,这样的脱贫才会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这样的扶贫才会更让群众满意。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授人以鱼”固然能解决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但绝非万全之策,不能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因此更要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授人以渔”。而“授人以渔”也要精准施策、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群众需要技术,就组织技术培训,按需施教,增加其知识和技能;群众需要市场信息,就千方百计地把信息送到群众手中,教他们如何寻找、分析、使用市场信息……
同时,***要扶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长期贫困导致一些贫困群众存在安贫乐道、等靠要、怨天尤人等观念,坐等着国家多拨资金、多给物资,以致于出现“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现象。要改变贫困户的落后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镇村干部要特别用心用情,通过舆论引导、奖励扶持、目标激励、树立典型等多种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使扶贫工作逐步从救济式、输血型向开发式、造血型转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华蓥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一起生命权纠纷案件,一审判决肖某、杨某向死者于某的家属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抚慰金元。年3月日上午,被告肖某、杨某以及死者于某三人相约到蛮坡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