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临,曾经荒凉寂静、萧条贫瘠的四川省华蓥市华龙街道办事处石堰墙村, 而今显得生机盎然。竞相开放的油菜花、山茶花和樱花,把田野妆点得五彩缤纷、美丽迷人,成为市民们近郊游的旅游村。
“以前太穷了,见人三分低,哪个还有心思出来抛头露面、唱歌跳舞哟!”2月26日傍晚,正在村民活动中心跳舞健身的林世芬说,“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连说话做事都有底气了!”
林世芬说的一点也不假,石堰墙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1172户、3770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62户、426人。虽然离城区不足10公里,但却是一个没有产业的纯农业村,大多数村民的经济收入仅靠外出务工。
“穷则思变。”石堰墙村“第一书记”张龙继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驻村工作组与村支两委狠抓“两头”: 一方面吃准上头精神,争取优惠政策和项目;另一方摸清下头情况,精准施策,有的放矢,发动全村群众打响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的攻坚战。
张龙继介绍,他们在精准施策中首先夯实基础推进脱贫。近年来,筹集500万元新建公路11.8公里、升级黑化广溪路至农业产业园区公路1.6公里、拓宽公路800米、开通石堰墙村到华蓥城区客运线路一条、修建客运招呼站一个,实现院院通公路、家家有出路;争取资金630万元,实施C/D级危房改造36户、易地扶贫搬迁33户;兑现资金30万元实施2016年拟脱贫对象低保(五保)兜底56户126人,每人每年保障资金达2160元以上; 筹集资金60万元,为74户贫困对象实施新(改)建厕所23间、厨房31间,安装防漏彩钢瓦12户,硬化入户公路40米、修建入户便民路1120米、新修梯步11.5立方米、安装自来水56户,房屋内外墙刷白60户,全面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投入150万元,新建新村综合体420平方米,打造便民服务中心代办点、标准化卫生室、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把重点放在产业扶贫上。”张龙继说,“只有把产业发展好了,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保证村民持续增收不返贫。”因此,他们在做实产业上下功夫。成立华蓥市筑梦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织10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以土地租金、务工收入、股金分成等多种增收形式,发展优质血橙600亩;筹资30万元修建野香猪养殖繁育专业合作社基地,扶持有养殖能力和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养殖野香猪,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代养回购合同,以每斤18元的价格回购野香猪,帮助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目前已发展贫困户35户养殖,实现户均收益7800元;争取产业项目资金20万元, 采取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栽种、农民自主管理的经营模式,发展优质核桃100亩。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全村争取扶贫资金2600万元,实施到村到户项目多达260余个。
而今,已顺利实现贫困村“摘帽”的石堰墙村,在春风吹拂下,处处充满生机;已摆脱贫困的村民,沐浴着温暖的春阳,有的在田间地头准备春耕,有的在房前屋后张罗庭院经济,有的在血橙基地精心呵护茁壮成长的幼苗,在筑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他们正奔忙在筑梦小康的路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华蓥市地税局获悉,该局第一税务所被表彰为“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这是该所继获得省“最佳办税服务厅”、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后获得的又一殊荣。近年来,针对不少企业融资困难...
华蓥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蓥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