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记者站周松林
上世纪50年代末,伴随着全民大炼钢铁、国家“三线建设”和煤矿、石灰石等自然资源大规模无序开采,华蓥山矿区石漠化加剧、水位下降、水体污染、地面塌陷及滑坡、泥石流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华蓥市果断开启破茧成蝶、奋力突围的转型跨越之路,将工业主攻方向转为电子信息高端产业致力绿色发展的同时,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起点规划建设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让长流的绿水润泽乡亲
“在华蓥老城区,清溪路、明光路、蓥光路、火车站、石岭岗这些片区的全部支街,乃至部分主街都是雨污合流,加上清溪河、漩溪河中埋设的污水管道已经部分破损,因此迫切需要高水平配套实施雨污分流基础改造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彻底整治由于历史欠账而累积了多年的污染问题。”近日,谈到华蓥老城区污水收集的现状时,该市住建局城建股负责人王方禹说。
根据“一湖两河”(天池湖、清溪河、漩溪河)生态修复工程规划,华蓥市将在清溪河全线长约5.8公里(双老路超限检测站至第一污水处理厂)、漩溪河全线长约6.7公里(古桥街道至双河农贸市场)的河道进行清淤及截污干管、支管铺设;城区所有管网实行雨污分流,污水管道规范接入河道主管道;在天池湖环湖铺设16公里污水管网,住户污水全部引入主管网。
作为华蓥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天池湖岸边的居民生产生活污水加上原军工企业生产废水直接入湖,湖水污染特别严重。
华蓥市经过多方调研,下大决心对“一湖两河”实施综合整治,并把该工程作为2017年“六大重点工程”之一,用生态修复的方式让“一湖两河”流域的水、土壤等资源进行修复与功能重建,让长流的绿水润泽“一湖两河”流域的人民群众。
根据规划,华蓥市决定沿着天池湖周边修建环湖污水管网,让天池湖周边住户的生活污水全部引入主管网,然后通过管道接入污水处理厂,确保雨污分流。同时,将天池场镇的老街及支街污水接入污水主管网,确保天池湖沿岸污水应收尽收。
让大地的“伤疤”重披绿装
上世纪50年代末,伴随着全民大炼钢铁、国家“三线建设”和煤矿、石灰石等自然资源大规模无序开采,石漠化加剧、水位下降、水体污染、地面塌陷及滑坡、泥石流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比如说,在高顶山矿区至上个世纪50年代末,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该区域先后建立了高一矿、高二矿、曾家煤矿、向和煤矿、高顶山水泥厂等大大小小矿山企业数十家,地形地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极易诱发滑坡、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同时,八大军工企业也对华蓥山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不仅造成了大量工矿废弃地,也对部分土壤造成严重污染。”近日,华蓥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唐铁军在谈到该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时介绍说。
近年来,华蓥市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关停高污染、低效益的煤矿、非煤矿山的同时,立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按照统筹考虑、精准修复、整体提升的原则,着力开展华蓥山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马鞍坪滑坡等15处地质灾害治理,大力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对原“三线建设”基地的部分地块非正规生活垃圾场、建筑垃圾填埋场等污染地块进行修复和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据唐铁军介绍,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就好比治病疗伤,抚平市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身上的“伤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下一步,华蓥市将继续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土地污染修复及综合整治工程,达到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显著恢复、森林植被覆盖率得到较大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大提升、耕地质量进一步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结构更趋合理的预期目标,从而达到系统修复、系统提升、系统保护华蓥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
“山水田林湖生态修复工程是我们还清历史欠账、给子孙后代换回青山绿水、筑牢华蓥经济社会发展屏障的德政工程。相关单位党员干部要主动作为,久久为功,努力实现让华蓥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目标。”近日,华蓥市委主要负责人在调研山水田林湖生态修复工程时要求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瑜与往年秋收时节起早贪黑不同,前锋区观塘镇煤坪村村民王琼今年格外轻松,“土地交给公司,省心省力,还能挣钱。”用王琼的话说,她现在就是“甩手掌柜”。王琼口中的“公司”,是前锋区供销合...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