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智勇(左一)兄弟三人正在拍图片,通过微信推销大米。
□邻水记者站 吕清辉 曾涛
12月16日一大早,尽管天气寒冷,广安市“111”工程邻水单元的袁市镇境内早已忙开了,5台“铁牛”“突突突”地欢叫着,不一会儿功夫就犁完一块秧田。“年前我们必须将秧田整出来,大年初四左右就要开始育秧。”正在现场指挥的邻水县盛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智勇告诉记者,他和搭档最近忙着加工、销售、流转土地、整田、囤积有机肥……作为“80后”的方智勇曾拥有酒店、航空服务公司,如今,他却放下打拼多年的产业,返乡与朋友一起流转7000多亩稻田种起了水稻,创业背后又有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回家乡 广阔农村大有作为
“我坚信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农业存在巨大潜力!”方智勇告诉记者,他认为回家乡创业,广阔的农村大有作为。
方智勇是邻水县长滩乡人,17岁就开始外出打拼,先到重庆从事电器维修,后来又辗转到南昌承包酒店,接着又在南昌成立盛世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先后在赣州、宜春、九江等拓展了6个分公司,月纯收入10多万元。就是这样一个小老板,却想着要返乡创业。“粮食生产是大事,尤其是近年来的粮食安全生产更是头等大事。”每次回老家看到大片大片的良田没有人种,看到网上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方智勇就特别忧心。党委政府对粮食生产也高度重视,家乡的良田都被改造成“方块田”,水利设施也改善了,方智勇决定返乡种田。
去年1月,方智勇卖掉公司和酒店的股份回到邻水,筹划他的种田事业。恰好期间,他父亲的干儿子何志德、何玉安也在流转土地准备规模种田。何志德和何玉安是邻水县
九龙镇人,以前也一直在外打工,何志德返乡之前也是从事酒店经营,每月收入5万元左右,何玉安在外从事货运,做一些生意,月收入也有3万元左右。从小就挺合得来的几个兄弟不谋而合,“我们的目标不光是做一个农民,更是一个农商,一个有商业头脑的农民。”面对众多异样的眼光,他们豪迈地提出了自己的目标。
创业难 技术销路缺一不可
“‘见效慢\’是农业的特点,注定其还将应对诸多挑战。”方智勇说,去年春节后,兄弟三人就开始忙开了,流转土地、育秧、建厂房、购机器设备……
兄弟三人从袁市镇成功流转土地2000余亩,风风火火干了起来。注册公司,购买收割机9台,大型犁田机9台,大型烘干机2台,小型烘干机23台,抽水机、小型微耕机数台,成立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友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种植。
不仅如此,技术销路缺一不可。因为没有成熟的技术,方智勇只用了30多亩稻田试种高端品种,只买了600多只仔鸭放入稻田饲养。虽然有收益,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为此,前不久,方智勇还和西南大学学生林飞鸿签订了合同,聘请对方为技术顾问。同样,因为市场还未打开,除了试种的高端品种通过自己加工、注册商标直接进入市场,大部分都是卖稻谷,稻谷价格仅每斤1.32元,2000余亩稻田产稻谷200多万斤,仅卖了200多万元,利润只有20多万元。为此,方智勇将重心转移到销售,利用互联网申请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销售,同时,通过朋友到重庆、贵阳、成都等各大市场去联系客户,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为以后的深加工做准备。
多揣摩 做大产业致富一方
“前几年主要是打基础,没有想过盈利。”方智勇很是坦然,在他看来,种粮必须要走无公害的路子,才能让粮食卖出更好的价钱,甚至让更多的人愿意回来种粮,让种粮成为农民致富的产业。
据方智勇介绍,他们前两年主要是进行土壤改良,整个种植过程没用任何农药。今年,方智勇兄弟三人还参加了四川农学院举办的全国农业技术班学习,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揣摩,方智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心中的蓝图也已描绘好,除了袁市镇的2000余亩稻田,他已经流转了丰禾镇的2000亩、长滩乡的3000亩稻田,并且决定逐步走深加工的路子。此外,他们还将扩大稻田养鸭规模,发展稻田养鱼、莲藕种植等,将产业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
“其实,农业这条路是很有前景的,但很多‘80后’、\‘90后’都不愿意回农村发展,我们想通过努力,让他们明白,现代农业是我们农民群众的黄金产业!”采访过程中,方智勇多次向记者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睿邻水记者站吕清辉)“11月履职计划6件,完成6件;12月开展今冬明春火灾预防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开展村社公路养护工作,督促检查村务公开工作……”近日,记者在柳塘乡看见政府公示栏上各位领导...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