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吕清辉 本报记者 徐瑜 刘夏
“我们先去抬把梯子来,把线接起。”“管子往这边拉过去,离河边更近点……”3月3日,在邻水县石永镇石合场村,7名身穿“四川电力”蓝色工作服的国网邻水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石永供电所的电力工人,正忙碌穿梭在田间小道。
“还好你们来了,我正望着家中的几亩干田发愁呢,眼看就要插秧,田里没有水还不晓得咋个办哦……”站在田边,脚穿筒靴的是石合场村7组贫困户冯永琼,见着电力工人来了,她赶忙放下肩上的扁担跑上前去。
“有劳动力的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尽剩些我们这些老年人和小娃娃,田里干了,我今天就挑水往田里倒,幸亏他们来了!”56岁的冯永琼说,去年村里发了鸡苗,年底收益不错,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今年,她琢磨着将以前闲置的4亩田利用起来种植水稻,可近段时间的大晴天,导致田里干涸,眼看春耕在即,这可把她急坏了。
“老乡放心,我们一定不让你的田干了。”电力工人廖中明、张建清一边安慰冯永琼,一边拿出仪器,投入检查线路、安装水泵的工作中。
拉线、放线、安装水泵、检查电机……电力工人分工合作,15分钟后,河水哗哗地流进了稻田里,冯永琼笑得合不拢嘴。
“师傅,我们那几块田也要抽水。”“这边这边,我们也要抽……”看着冯永琼家的田里流进了水,其他村民也来找到电力工人。
“老乡莫着急,我们就是来专门帮助大家抽水的,一家一家来,抽不完我们明天还来。”听了电力工人廖中明的话,村民们放心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惠云邻水记者站吕清辉)“拆得好!还我们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畅通无阻的休闲场所和宽敞通道,看到环境好了,我们的心情都很舒畅!”3月9日,提起对县城学府步行街菜市场拆除工作,市民朱彦就对此赞...
邻水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邻水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