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熊兴文 本报记者 胡世平 刘夏
“老乡们,今天你们想看哪部电影?”“《决战刹马镇》”“《捉妖记》”“《抗日冲锋队》……”7月12日晚7点,邻水县农村电影放映员刘科成带着设备来到华蓥乡镰刀湾村,村民已等候在村活动室外的院坝里。5分钟后,村民们告诉刘科成,今晚观看《捉妖记》。
“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就剩老年人和孩子,大家一起看电影热闹热闹。”村民刘伟介绍说,该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自从县上开展“我放电影你选题目”文化惠民扶贫活动后,村民聚在一起的时间多了,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扶贫先扶志。这仅是邻水县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扶贫活动,提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精气神”的一个缩影。该县以多种形式开展文化扶贫工作,为全县贫困群众送去“精神粮食”。如今,走进邻州大地,就会真切地感受到文化惠民扶贫活动给贫困群众带来的新变化。
一本本书 翻开致富新门路
每到下午4点,邻水县关河乡的农家书屋里总会坐满人。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村民或坐或站,看得津津有味。
“书屋真是个好地方,总能找到我想要的书。”贫困村民甘代军手里捧着一本《家禽防疫员》正在仔细阅读。他告诉记者,他曾两次养兔创业,因为缺乏技术和经验,都以失败告终。2014年,在当地党委政府以及畜牧部门的帮助下,他再次办起了肉兔养殖场。
“畜牧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可能随时都在身边,很多时候得靠自己。”第三次创业后,甘代军一有空便往书屋跑。如今,他已经看完5本与养兔相关的书籍,村民们打趣地称他为“兔博士”。
“怎么打疫苗,怎么观察兔是不是生病了,现在我全知道!”甘代军得意地说,现在,他的肉兔养殖场存栏肉兔450只,年出栏2000只,年收入近2万元。
在邻水,这样的农村书屋还有475个。近年来,该县通过向上争取资金等方式,大力修建农村书屋、农村图书室等场地,并免费提供图书,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去年开始,该县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将群众自主选择的书籍充实到书屋,提高村民看书积极性,增加阅读量。
一支支舞 跳出村民新面貌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7月11晚上8点,音乐声在城南镇芭蕉村响起。村活动室外的院坝上,20多位中老年村民聚集于此,跳起了“坝坝舞”。
“跳得好不好不重要,主要是锻炼身体。”村民刘兴碧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对记者说,除了下雨天,她每天都要来这里跳上两曲。
“以前是每天家里、地里两头跑,做完活路就看电视,看完电视就睡觉,没什么业余爱好,生活很单调。”村民林琼华说,村里的文化院坝于去年底建好后,“坝坝舞”队伍越来越大,村民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好。
农村文化院坝的建成投入使用,让贫困群众有了自己的舞台,他们的生活也悄悄地发生变化。据邻水县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袁皓介绍,该县在不断推进文化院坝建设的同时,还通过援建、奖励补助等方式,为152个贫困村建设文化小广场、阅报栏(屏)等,确保解决贫困群众有地方活动、有地方阅报。
一根根线 串起农村新生活
“县上配送安装的‘卫星锅\’,让我们看上了电视,听上了广播。”7月12日,兴仁镇兴龙
村党支部书记包月华指着村广播室和安装好的电视“户户通”设备,脸上笑开了花。
近年来,该县推进广播“村村通”、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通过不断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应急广播网络全覆盖。
为打通贫困群众致富信息“通道”,2015年起,该县先后投入资金300万元,建设无线前端1个,高山发射站1座,形成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基础网络,为用户传输包括市、县本地节目,中央电视台加密节目等32套电视节目。针对有线、无线无法覆盖的高山河谷盲区地带,该县为1522个自然村建设直播卫星“村村通”,让8468户贫困户成为农村电视“户户通”的用户。“今年还将为8196户贫困户安装电视‘户户通\’设备。”袁皓告诉记者。
太和乡铁厂沟村村民李榜平告诉记者,广播电视开通后,村里群众的耳朵有听头,眼睛有看头,农闲有学头,生活有奔头了。一些农民跟着电视学技术,科学种田、科学种林、科学养羊、科学养牛,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5月27日,杨小伟介绍其新近完成的十字绣作品《清明上河图》。四川广安市邻水县的杨小伟下岗失业后在县城开小吃店谋生。2009年7月上旬,从小爱好刺绣的她从外地购回亚麻布料和80余种色线等材料,一...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