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桥碑拓片。
蔺公生祠碑。
□本报记者 胡佐斌 文/图
王德完,广安历史名人,明代官员,累官至户部左侍郎,赠户部尚书,也是唯一入传《明史》的广安人。若今还能拾得其遗物,自然弥足珍贵。还巧,7月20日,记者竟在本地收藏爱好者朱剑锋处发现有两块王德完的手迹碑——紫金桥碑和蔺公生祠碑。
两块碑均为残碑,其中紫金桥碑几近方形,边长约0.6米,厚近0.1米,上有“紫金桥”三个篆文大字,下面有一些正楷小字。从残存的40余个小字看,该碑写于辛丑年,是对紫金桥的简略介绍,文首则点明了紫金桥的具体位置:郡城北紫金山。据朱剑锋介绍,3年前,紫金桥残碑横躺在紫金山玉皇观遗址附近的小路上,广安文人邱秋见后,倍觉可惜,因为他知道紫金桥的碑记为明代官员王德完所书,便建议朱剑锋把这块碑保护起来,若再不保护,碑上的字迹将很快磨灭。听说紫金桥碑与王德完有渊源,朱剑锋喜出望外,当即把作为路梯石板的紫金桥碑征集了回来。同时,他还亲自查阅了《广安州志》,上面确有记载:“紫极观,北门内紫金山上……有万年灯田、紫金桥各碑记,皆王德完书……今名玉皇观。”
蔺公生祠碑则是朱剑锋今年5月中旬才从野外搬回来的,该碑现高约1.06米,宽0.96米,厚0.13米。朱剑锋说,该碑位于城东的奎阁渠江边的农家旁,去年上半年,奎阁一带开始拆迁,他在此处游玩时发现了蔺公生祠碑,但当时已是一小路的桥面。因不知道该碑与王德完的关系,朱剑锋并未有将之收藏的念头,不过碑上的“新建蔺公生祠□记”几个大字却一直留在他的脑海里。今年5月,朱得知蔺公生祠碑周边拆迁工作已经完毕、推土机已进场,朱剑锋这才开始有收藏它的念头,“再不把它保护起来,恐怕就彻底毁了。”
于是,朱剑锋约上好友,一同去把石碑运了回来,待洗净表面的泥土后,两人却惊讶地发现,碑记上残存的小字末尾明文刻着:“皇明万历十九年岁次辛卯季春三日之吉……赐进士出身、兵科给事中、前翰林院庶吉士、郡人希泉王德(完)……”
记者采访朱剑锋时,对王德完颇有研究的广安中学退休语文教师申庆云也在场,申庆云给记者讲述了许多王德完的逸闻趣事。他向记者介绍,从残存的碑记可知,明万历年间,蔺公在广安城北凤凰山(现北仓路小学后山)结屋三间。此人曾任夔州府判,而在驻广安期间,为广安人民做了许多善事,人们就决定为他建造生祠以纪念他。王德完有感于蔺公善行,便欣然为之作记并书。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朱剑锋从事收藏已10余年,现集有地方民俗物品、木器、石雕、瓷器、钱币、票证等各种藏品数以万计,其藏品数量为今广安市个人收藏之最。因收藏上述两碑和王德完其他遗物、资料,让他与王德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王德完为了社稷苍生,不惜冒着被皇上杀头的风险而敢于直谏,其气节与胸怀令人钦佩。我现在有个念头,将来若有机会,我将建一个以王德完为主的广安历史名人小型展馆。”
新闻推荐
□陈均蒲靖“每次免费停车时间是多长?”、“每年收取的停车费有多少,收取的标准是什么,用在了什么地方?”、“如何有效解决城区停车难的问题?”、“餐饮油烟污染该如何治理?”、“如何解决小商小贩乱摆...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