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夫妻俩就骑车来到藕田,开始一天的挖藕工作。
唐太文负责挖藕。
王清维负责将藕拖到田边清洗。
挖藕要技术,装藕也讲究。
夫妻俩合力将装好的藕抬到生产便道上等待装车。
称重计量,以量计酬。
兑现工钱时,是夫妻俩一天最高兴的时刻。
“藕客”实为挖藕人,是当下人们给予的时尚称谓。前锋区观塘镇望坝村的唐太文、王清维便是广安市小有名气的夫妻“藕客”。
9月16日上午,在前锋区虎城乡成片的藕田里,今年48岁的唐太文穿着塑胶防水服正弯着腰,穿梭在干枯荷叶间,双手摸索于淤泥中,忙着挖莲藕。
记者在现场看到,唐太文站在齐膝深的藕田里,手脚并用,几乎整个身体都趴在水面上,左手拿着高压水枪,右手在淤泥里面摸索着,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便熟练地将一根沾满淤泥的莲藕挖出,再在水中轻微晃荡几下,白白嫩嫩的莲藕便呈现在眼前。
丈夫负责挖藕,妻子负责清洗。作为有着近20年经验的职业挖藕人,夫妻俩分工明确、动作娴熟、配合默契。“以前挖莲藕用的是藕铲,速度慢也容易弄坏藕身。现在改用高压水枪,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唐太文称,夫妻俩一年有一大半时间在市内外挖藕,最多时一天能挖1000多斤,挣近1000块钱。唐太文说,打霜下雪时虽然很冷,但挖藕要比现在划算,工钱是每斤1元多钱,比现在高出一倍多。
挖藕不是简单的体力活,而是一门技术活。唐太文说,对新来的挖藕匠,雇主要试用,既要看速度,更要看挖藕的技术。因为慢了供不上货,技术不好容易挖断藕。一旦弄断了,就会灌进泥浆,影响卖相,吃起来还有泥腥味,商家不要,雇主肯定不会雇你。
前锋记者站 蒋雨 本报记者 张启富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小勇广安区记者站张国盛)9月14日,记者从区政协四届18次常务会议获悉,区政府及旅游、财政部门负责人向大会作了关于全区乡村旅游产业、核桃产业发展及1至8月财政预算执行等3项情况通报。与会...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