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扶贫,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
帮扶干部为贫困群众送鸭苗。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破解贫困地区发展瓶颈。
□岳池记者站 肖勇 罗武林 本报记者 胡世平 李倩 文/图
8月4日,岳池县吴雪艺术中心,一场盛会让扶贫开发攻坚的民生温度持续攀升。
岳池县委十一届十七次全会召开。首次以县委全会形式专题全面部署扶贫开发攻坚的会议,掷地有声:把扶贫开发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一票否决工程”,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决战全面小康,全力***。岳池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到2017年,10.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攻坚战,正式打响。
找问题:
初尝扶贫胜果的岳池,在扶贫开发攻坚新阶段面临全新考验
扶贫开发,岳池一直在努力。
“扶贫开发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岳池县委书记郑鹏程的话,道出县委县政府的共识。
2014年,按照严格的识别标准和流程,岳池识别出贫困村280个、贫困户33258户、106878人。这个庞大的数字,成为岳池通往全面小康路上的“拦路虎”。
彼时,岳池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把扶贫开发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一票否决工程”,着力构建起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当年,全县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9亿元,实施各类项目274个。
乔家镇陈家湾村3组的陈显贵,便在这次攻坚战中尝到了胜利果实。“帮扶干部为我家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规划,养牛、养鸡,种植水稻、玉米,他们和我一起努力,去年全家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元以上,顺利实现了脱贫。”
这一年,60个村、12299户、39511人,如陈显贵一般成功摘掉贫困帽。同样是在这一年,该县农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06878人减少至67367人,贫困发生率从10.6%降至6.7%,全县贫困面貌得到初步改善。
然而,在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的今天,岳池扶贫开发攻坚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郑鹏程多次强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正视面临的问题。”
问题是什么?挑战是什么?
县委县政府的一纸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调研,足以看出扶贫开发攻坚任务的艰巨:
——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岳池贫困村、贫困人口数量分别占全市的34%、29.5%,是全市扶贫任务最重的县。其中,因病因残致贫占扶贫总数的71%,是扶贫开发攻坚的“硬骨头”。
——贫困地区制约因素多。大多数贫困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水淹区、旱山区面积大,产业发展水平低,贫困户增产增收、脱贫致富难度较大。
——城镇扶贫存在盲区。全县有城镇贫困人口2486户4058人,大多是因病、因灾致贫,由于没有土地保障,一旦陷入贫困,依靠自身极难脱贫。
一边审视困难,一边自加压力。“扶贫开发不能仅满足于将贫困户收入增加到2736元以上,而是要紧紧围绕让‘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目标,全力建设幸福美丽家园。”
新阶段的扶贫开发攻坚,岳池面临着全新的考验。
强举措:
全力精确扶贫,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岳池完成“摘帽”目标
岳池县委县政府向市委市政府下了军令状:2017年消除绝对贫困!
岳池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作出庄严承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落下一人!
在巨大的困难与挑战面前,如何完成这一神圣使命?
7月14日,岳池县31名县级领导带领92个县级部门、群团组织、省市驻岳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深入44个乡镇、13个社区开展专项督查调研。一沓沓深入、真实的调研结果,汇总到县委县政府。
8月4日,该县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县委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目的只有一个:采取超常措施,拿出过硬办法,克难攻坚、背水一战,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啃硬骨头,必须重拳出击。当天,《中共岳池县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与10个专项扶贫工作方案顺利通过。这“1+10”组合拳与此前出台的《岳池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4-2020)》紧密对接,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岳池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的总体设计。
***、精准脱贫的时间表、任务书正式下达:每年消除贫困人口8000户2.4万人,到2017年消除绝对贫困,10.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020年全面巩固,不新增返贫人口;实现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
岳池县决策层深知:制定扶贫开发攻坚规划、研究政策措施,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安排,在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上下功夫,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扶贫开发攻坚的路线图由此确定——
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帮助贫困户全面脱贫: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生产和实现就业脱贫。
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生存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贫困群众,通过移民搬迁安置实现脱贫。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发展生产、无法通过就业脱贫的贫困群众,纳入政策性兜底扶贫。
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通过医疗保险政策倾斜、大病救助等方式,帮助因病致贫的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灾后重建帮扶一批。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帮扶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区贫困群众脱贫。
实施“十项重点工作”,精准解决贫困地区突出问题:住房改善、交通建设、供水保障、电力和信息覆盖、教育事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文化惠民、科技服务、生态扶贫、新风正气培育。
极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一系列扎实举措释放出信号:坚决打赢这场扶贫开发攻坚战。
重保障:
政策支撑、落实责任、全民动员,凝聚扶贫开发攻坚强大合力
弱鸟可以先飞,至贫可能先富。
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所需的财力,绝对是个天文数字。根据周边地区的经验,要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一个贫困村少则需要投入三五百万,多则需要上千万。而2014年,岳池全县财政总收入还不到20亿元。
基础差、底子薄,财力有限,资金缺口大,是岳池县坚决打赢这场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又一“拦路虎”。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脱贫奔康的根本途径。”岳池县长汤才勇一语中的:扶贫开发要与加快发展有机结合,以产业发展带动扶贫开发,用扶贫开发补齐发展“短板”。
这个决策并非没有依据:在2014年,岳池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初步构建了“6+3”点极支撑发展格局,工业集群规模发展,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亮点突出,为扶贫开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思路既定,岳池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坚持“对照标准、缺啥补啥、完善布局、加速实施”的原则,夯实贫困乡镇基础条件,壮大主导产业,做到“一乡一业”;科学制定贫困村的扶贫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做到“一村一品”;突出贫困群众个性需求,采取贫困户“点菜”、帮扶单位“下厨”的方式,为贫困户量身定做个性化的脱贫计划,做到“一户一策”。
发展成果如何转化为贫困户的红利?岳池的思路是: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统筹整合各类要素,实现扶贫资源向贫困村、贫困户集中;建立城镇居民及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机制,确保全面小康不落一人;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红利装进群众腰包……一系列的机制创新,构建起务实管用的政策支撑体系。
党员干部是扶贫开发攻坚的第一责任人。该县1.5万名党员干部全部和3万余户结亲结对,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工作队不撤出,责任人不脱钩。
仅靠党员干部“单兵冲锋”显然势单力薄。只有形成全员扶贫模式,才能形成强大扶贫开发攻坚工作合力。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号召将持续发出。政府、市场、社会多方联动精准大扶贫格局将加速形成。
决战全面小康的动员令,全力***的冲锋号,正鼓舞着岳池人民,向着夺取扶贫开发攻坚的全面胜利,勇往直前!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莉莉岳池记者站罗武林)“我贷到2万元款,年利率仅6.85%,我将用这些钱购买鸡鸭、蔬菜等种苗,发展生产。”8月14日,岳池县顾县镇马家村党员张秀代高兴地领到了信用贷款。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
岳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