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新闻 华蓥新闻 邻水新闻 武胜新闻 岳池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安市 > 岳池新闻 > 正文

华蓥山下有个武术之乡

来源:广安日报 2016-06-19 20:50   https://www.yybnet.net/

唐瑞德年逾八旬,武术动作还有模有样。

唐协斌展示头部硬功。

□雷厚国 本报记者 胡佐斌 文/图

少林功夫流派众多,其中少林拳法中的字门拳在江湖上流传颇为神秘,其点穴功夫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难辨真伪。

然而,如此神秘的功夫对华蓥市唐家河坝的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从清代中叶至今,字门拳在唐家河坝代代相传,影响甚远。在华蓥市的一些老年人中,只要提起唐家河坝,几乎无人不知。

5月19日,记者前往唐家河坝,探访华蓥山下这个武术之乡的渊源。

唐家河坝多“打打匠”

唐家河坝位于华蓥市阳和镇龙山寨村,地势平坦,且多唐姓,故名。

“以前,唐家河坝的‘打打匠\’的确很多,无论是阳和街上,还是双河(华蓥市区),那些地痞流氓只要听说是唐家河坝的人,都不敢惹。”在龙山寨村党员活动室,现年51岁的村支书赵吉平向记者介绍,唐家河坝号称华蓥山下的武术之乡,男女老少多有习武的爱好,“新中国成立前,唐家河坝的唐显国先后在广安、邻水打擂,没有遇到一个对手。”

当记者提出要采访一个习武之人时,赵吉平则说,在家的只有唐瑞德,今年80多岁了。

记者直奔唐瑞德家,老人刚好在家,精神状态还不错。应记者要求,他便挪开凳子,简单地比划了几个武术动作,虽说已不太灵便,但像模像样。接着,他坐回凳子,讲起他的故事来:“我会拳术、棍、单刀、双刀,而最擅长的还是拳术。小时候,跟着爷爷和父亲练拳,非常辛苦。”

“练拳,主要是练手臂和拳头。”要练手臂,就天天用手臂打树干,长期坚持下来,手臂上就会长出又厚又硬的肉茧,“要练到经得起扁担砍才算合格。别人用扁担猛力砍来,我们可以用手臂挡住,并把扁担打飞。”而要练拳头,就主要是打沙包,要把指背打平打硬,打出硬实的肉茧来,“年轻时,三公分厚的木板铺在硬实的地面上,我可以一拳把木板冲断。”

而以上只是基本功,在练得可以承受击打的基础上,再练套路,“套路也不是固定的,真正与对方打起来时,要灵活使用,并以最快的速度,争取一招制敌。”

唐瑞德的爷爷,就是村支书先前所说的那个在广安、邻水打擂无敌手的唐显国,1962年去世。唐瑞德的父亲名叫唐明照,1989年去世,生前功夫也很了得,他可以一掌将碗口粗的树枝打断,一拳将条石打断炸裂。但唐家功夫还是呈现出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唐瑞德说:“论功夫,我不及我父亲,而我父亲又不及我爷爷。”

唐家几代以来,都广收门徒,使武术在唐家河坝遍地开花,并辐射到其他地区。“文革”期间,唐家武术被禁止授徒和公开活动,但唐氏后人仍然利用深夜和凌晨悄悄练习,从不间断。“文革”结束后,全国各地的武术热又开始复苏,特别是电影《少林寺》上映后,全国各地更是兴起习武热,唐家功夫又开始在唐家河坝广泛传授。

唐瑞德还讲了一件有趣的事。上世纪九十年代,明月场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斗,双方参与的人都较多,其中一些会武的人也被打得动弹不得,双方的纠纷一时难以化解。为此,双方便主动请唐瑞德来调停。唐瑞德大体一问,发现参与打斗的那些习武之人,使用的都是唐家河坝的功夫,便一一理清各自的师父和师爷。这一理清之后,双方自认同出一师门,矛盾也就自然化解了。

在别人眼里,唐瑞德还有一个怪脾气:宁可把功夫传给外人,也坚决不传自己的子孙。所以至今,唐瑞德的儿子、孙子中,竟无一人会武。对此,唐瑞德说:“怕惹麻烦。但我教徒时也很重视武德,凡是我的徒弟,我就要教育他凡事要学会忍。”而唐瑞德的徒弟也不少,直到现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总有十几个徒弟来给他拜年。

我们驱车离开唐瑞德家仅几十米远,又见一新楼房门口坐着一位村民,为进一步证实唐家河坝“武术之乡”这一称号,便停下车来,试探着问道:“老乡,你会功夫不?”对方竟微笑地答道:“会一点点。”我们顿喜,随即下车交谈。

这位村民名叫唐瑞建,今年60岁,长年在重庆的建筑工地上打工,两天前才因家事回到老家。进一步交流中,老唐也没有了戒心,他介绍,年轻时,他单手可抓起对方甩出三四米远,“我和我的三个姐姐、一个妹妹都会功夫,也都是我父亲教的。我父亲叫唐明良,他生前一共收了50多个徒弟。”

唐瑞建自己也开过武馆,“10年前,我和族弟唐惠一起在双河场开过,还收了不少学徒。”

和唐瑞德不同,唐瑞建同时也把功夫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但大的趋势已不可避免:一代不如一代。

唐家河坝武术出自少林拳法

唐惠现在双河开了一家中草药店,也是当今唐家河坝功夫的主要传承人之一。午后,记者前往继续探访。

唐惠自述,他是唐显国的孙子,父亲名叫唐明志,自己所学皆由父亲所传。目前,唐家河坝功夫以他和明光厂退休职工唐协斌为代表,唐惠现是华蓥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唐协斌则是顾问,也是唐家河坝人。采访时,唐惠便把定居于双河的唐协斌也叫来了。

唐惠说,唐家河坝功夫属于少林功夫中的字门拳,拥有点穴断骨的绝技。

记者通过手机上网查阅“字门拳”获悉,这是一门内功、外功兼具的武功,以其“吞、吐、浮、沉、方、圆、扁、直”八字要诀而得名,前四字是内功要诀,后四字是外功要诀。此拳注重静练心气,使内气运行全身,以期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每字为一个套路,共八路拳法,而其动作小巧紧凑,要求手尽量靠近身体正前方,手从腿边起,且要一发即收。技击中强调以静制动,以柔御敌,以刚克敌,以曲制直。而该拳最神秘之处就是点穴,功夫真正到家的,对方即便穿着皮衣厚袄,点穴时,其劲气也能扎骨入髓,像钉子进了木头,难以拔起。

为讲清唐家河坝的渊源,唐惠拿出一本《华蓥文史资料》,上面收录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唐家河坝的武术发展》。

据《唐家河坝的武术发展》记载,唐家河坝功夫源于清朝末期,当时居住在唐家河坝的唐氏族人,常被邻村的刘家富户欺压,唐家主持族务的唐世永(外号唐三长子)愤而外出拜师学艺,以期通过习练武功来保身安族。他走遍大半个中国,终于在河南拜上了少林南派的武术高师陈环清(外号陈聋子)为师。但陈性格倔强、保守,武艺不轻易传授他人,唐世永便专程接来唐家热情款待,并承诺对其生养死葬。几年苦练下来,唐世永及其子唐跃德终于习得陈的真传,功夫也逐渐在唐氏族人中传授开去。

辛亥革命期间,唐跃德带领族人参加保路同志会,并随同起义。唐跃德、唐大川带领一支革命队伍攻下蓬州(今蓬安),建立了革命政权。然而,执政月余后便遭遇清军反扑,唐跃德不幸牺牲。其子唐显国则带着幸存的10余名唐氏族人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唐大川仍继续从戎革命。

民国十五年,占据广安的国民军师长罗泽州在广安建立了武术馆,还在广安县城大摆擂台,迎来了河南、江苏、云南及四川等省的武术界人士参加。最终,所设的三枚金牌均被唐家河坝功夫传人获得,其中,唐显国夺得了高超级项目的金牌。

唐显国去世后,长子唐明照承其衣钵,功夫过人。次子唐明志,除精通武功外,更精通内、外伤和骨伤治疗,名扬岳池、武胜、广安、合川、邻水等县市。族人唐明良,亦身怀绝技。

在唐氏族人的口口相传中,唐大川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功夫也甚了得。

唐家河坝药功也了得

唐家河坝除武功之外,还有药功也了得,不过,此功一般不对外,多属嫡传。

据《唐家河坝的武术发展》一文介绍,唐明志从小就随父(唐显国)行医,壮年时代祖辈遗下的十八般武艺已领受齐全,特别是在药功上,内外伤、骨医术有胜于祖辈,毗邻县市无不所闻,前来求医的老百姓不少。

“文革”武斗期间,岳池县有一个县官内脏受伤严重,曾来唐家住下医治,短时间就恢复了健康。特别是在武斗严重期间,岳池、武胜、广安、合川、邻水等地来唐家住下医治的两派受伤病员,几个月中近百余人。

而今,现年59岁的唐惠同时继承了父亲唐明志的武功与药功,在双河开私家诊所已有多年,故药店还有一块牌子:唐氏中医骨伤科诊所。

“既武又医,是我们唐家的传统。”唐惠特地向记者展示了两本无书名的线装手抄本古书,一本为武功书,一本则为药功书,“这是我们唐家祖辈自编的,代代相传。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会轻易示人的。”

记者随意翻阅了几页药功书发现,身体即便是同一部位受伤,但因左右不同,其药方也不同。由此可知,唐家河坝的药功是多么的精细,其背后的研究又是多么的深入。

新闻推荐

过年我们不差幸福

■本报记者杨荟琳文/图“儿子今天的火车,明天他一到我们全家都可以团年了。”打扫卫生、贴春联、买年货……杨永才和妻子、女儿一起为着过年快乐地忙碌着。杨永才和妻子、女儿一起住...

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池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华蓥山下有个武术之乡)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