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学俏通讯员宋芝漫
崭新气派的三层党群服务中心大楼取代了之前的破板房,不少居民在楼下的球场打起了篮球和乒乓球,小孩子则在一旁欢快地滑滑梯……12月18日,一幅欢快、幸福的场景映入记者眼帘。
在街上,挂着“华侨商场”招牌的两层小楼涂上了彰显瑶族特色的暗红花边,民族传统和侨乡特色有机结合——这是“蝶变”后的十万山瑶族乡波茶社区。
“我们社区变美了。我要把视频发给国外的二哥,让他看一看咱们林场场部的新变化。”归侨王三妹一边用手机拍摄一边高兴地说。
波茶社区位于广西十万大山南麓,2013年由广西国营十万山华侨林场场部改制设立,社区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4户814人。波茶社区人虽不多,却居住有瑶族、壮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群众,其中有1/4是归侨侨眷,通用的方言有壮话、瑶话、白话、客家话4种。
“社区党支部以组织引领和文艺纽带破解农村社区治理难题,切实增强党支部组织力。”社区党支部书记黄丽娇介绍,拉近党群关系、促进社区团结发展成为摆在社区党支部面前的关键问题。
在上级党组织的引领下,波茶社区党支部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制度,积极选派党员参加各类培训,全面提高社区党员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区委组织部、乡党委组织室将熟悉党建工作的驻村工作队员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针对无服务场地问题,社区党支部积极争取上级党组织和爱心单位支持。今年11月,波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验收,添置了价值20多万元的办公用品和文体活动设施。
针对社区服务群众经费短缺问题,社区党支部成立居民合作社,将上级扶持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40万元入股油茶产业,每年可获得4万元收益。
同时,波茶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设置为载体,为法院、工会、妇联等组织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设立“侨乡巡回法庭”“儿童之家”“老年人活动室”“综治工作站”“新时代讲习所”等功能室,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积极开展各类文体、宣传、调解活动。
新闻推荐
本报百色讯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西博物馆协会、自治区博物馆等8家单位承办的“八桂烽火涅槃新生——广西革命文物...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