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元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同比增长30.4%,比全省高出8.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
——2011年,广元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总天数为365天,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100%,全年市城区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222天,占全年的60.8%。
两组数据说明一个事实:广元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不仅没有恶化,反而呈现出稳定向好态势,同时拥有了“金山”和“青山”。
奇迹源自何处?“立足广元实际,坚持低碳发展,实施园区驱动,推进‘两化\’互动。”广元市委书记罗强用24个字道出了其中“秘诀”。
园区驱动 舞动工业腾飞翼
1月18日,记者走进川浙合作产业园,宽敞的道路、林立的厂房,来来往往的运输车辆,显示出园区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一年就收回了投资!”第一个入园的广元甬川钢结构公司总经理阮金冠喜滋滋地说,“2010年3月份投产,两个月产值达到4000余万元,到年底完成1亿元的产值,比当初预计的翻了一倍。”
“小园区,大风景”。这是人们对广元经济开发区的赞叹。“面积仅占全市的1‰,人口仅占全市的1%,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却占全市的三分之一。”该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仅是广元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要实现高位求进、加快发展,重点要发展工业。要发展工业,必须先建园区……”广元市领导给出“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推进”的工业园区建设理念。
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对口援建机遇,整合各类资源,广元大手笔、大投入扩区建园:
2008年11月5日,基础投资超过3.8亿元的川浙合作产业园开工……截至目前,广元工业园区建成面积已达62.9平方公里,建成100亿元产值园区1个,20亿元至100亿元产值园区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中国食品产业重点园区等先后落户广元,凸显了工业园区在“两化”互动和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引擎”效应。
穿行在广元大地,一股前所未有的激情正在迸发。2010年,工业增加值、工业总投资、食品饮料产业、开发区产值“四个百亿”工程的实现,标志着广元工业迈上了大提速、大跨越、大发展的快车道。
低碳发展 确保环境质量优
“三区(连片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地震重灾区)合一”的广元,为什么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不仅没有恶化,反而总体呈稳定向好发展态势呢?
广元市对环保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低碳重建”理念,大力推进“低碳广元”建设。全市上下按照建设川陕甘接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不懈地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严格环境准入与监管,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宁静”工程:
——狠抓污染源集中整治,工业污染源实现了达标排放。该市每年都要将一批污染较严重的污染源企业列入省政府挂牌整治名单,自2008年来,该市共完成了56家工业企业限期治理,2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染治理。同时,关停产能落后,排放不达标和减排落后的小炼焦、小水泥等企业55家,整合转产79家,完成工业企业煤改气317家。
——环保投入逐年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0年,广元提出用2年时间还南河一河清水的目标,计划投入资金2亿至3亿元,建设污水收集管网81.86公里,东坝“五沟一片”生活污水全部进入管网,目前南河北岸排污干管扩容改造工程已完成40%,其余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狠抓气化广元建设,气化率不断提高,广元市天然气用户达11.52万户,气化率由2009年的53%提高到现在的72%。城市100%的出租车和96%的公交车完成了油改气。近年来,广元市共投入资金5.6亿元发展农村沼气,建成农村沼气池31.9万口,年可减少CO2排放40万吨,并折合节省标煤200万吨。至2010年,广元市200万亩耕地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每年可减少氮肥(折纯)施用1.28万吨,减少CO2排放12.7万吨。
——狠抓生态广元建设,大力实施天保工程。“十一五”以来,广元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28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46个,省级生态小区18个。该市森林覆盖率达53.6%,城市建城区绿地率达39.6%。到“十二五”末,广元全市预计将建成生态小康新村20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0个……全市绿色农产品覆盖面达到80%,森林覆盖率达到55%。
□本报记者 侯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宋怀忠记者江芸涵)为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日前,广元市建立起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教育局牵头,公安、交通运输、安监、监察、质监局...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