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星
四川省有136家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下称军休所),服务1万余名军休干部。这些军休所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如今不同程度地存在设备老化、服务内容单一、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
日前,民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为军休干部提供服务。通过投入少量资金给已建成的休息娱乐场所,使这些场所所有设施为军休干部所用,广元市军休所的探索被省民政厅称为 “借壳上市”模式。
场所拓展:从7.2亩到111公顷
10月底,漫步在广元南河湿地公园,记者的心情格外舒畅。湿地公园总面积111公顷,水域面积达61%,是广元人最喜爱的去处。在公园的中心位置,一个和山水融成一体的建筑群上挂牌“广元市军休干部活动中心”。
军休干部王俊韬正和朋友在活动中心唱歌。“吃饭、耍,全都免费。”王俊韬拿着军休所发的服务卡高兴地说。其实,这个拥有简易卡拉OK、琴房、茶室、舞台和可供600人会餐场所的真实身份是广元市老年活动中心。
今年8月,广元市军休所通过投入少量设施和资金,增设了军休干部活动中心这块牌子。相比于1986年建立的占地7.2亩的军休所,这里的活动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只安置30多个军休干部,现在安置了112名,原有条件严重不足。”广元市军休所所长李涛说,从今年8月起,他们逐步与其他单位合作,提升军休干部生活质量。
设施拓展:共建共享升级换代
广元市救助站的健身房人气很旺。这里地处广元城区,有几十种健身器材,72岁的军休干部袁天良一周要来3次。这里本是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和救助站工作人员使用的健身房,如今也为军休干部所用。
“健身房的按摩椅和桑拿室是我们出资,其他的健身设备基本都是救助站健身房的。”李涛介绍,“所有权明晰,但使用权大家可共享。”
着眼于共享精神,军休所除了与老年活动中心、救助站共建共享外,还与广元市图书馆开展合作。在广元市军休所,图书馆的书都很有时代特色,除了描写军旅生活等内容的图书,还有畅销书。图书馆的房子是军休所的,而图书大部分是广元市图书馆的。借助与广元市图书馆的合作,这里每3个月都会收到广元市图书馆的几千册赠书,保持知识更新。
服务拓展:颐养天年享受优待
在军休所,84岁的军休干部孙喜峰曾抱怨:“看病真难,排队要很久。开什么药也只有等交钱后才知道。”如今,挂号不用排队,住院有军休干部病房;身体不方便的,打个电话就上门服务,不多收一分服务费。在这里,军休干部享受特别优待。
广元市优抚医院院长张德尧介绍:“从8月1日挂牌至今,我们已经接待了20余名军休干部。有上门服务的,还有来我们这里住院的。”
据介绍,广元市军休所与图书馆、健身房、活动中心和优抚医院合作,共出资45万元,帮其添置些设备或增加补贴,从此军休干部可以与其共享。“如果要自己建设,别说建设资金,光装修费可能都不够。”李涛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凯广元市利州区杨家岩街道办事处有“三多”:贫困人口多、老年人多、遗留问题多。7年前,如果谁被安排到这里当街道办主任,被认为是领了个“苦差事”,就连走路也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7年后...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