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朝天区推行“三随工作法”
本报讯(记者 向朝伦 程文雯)5月19日12时过,已是下班时间,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司法所来了两户人家,原来为承包地,两家人互不相让要求调解。1小时后,刚才还怒目相向的两家人,握着手从调解室出来了。
2013年起,朝天区探索组、村、乡镇、区四级调解机制,配备兼职人民调解员2178名,法律顾问10名,组成调解小组1497个,通过随手调、随时调、随后访“三随工作法”,每年将1000余件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
朝天区各乡镇干部包村包组,除了解决产业发展,还要和组、村干部一起组成调解小组、调解委员会,半个月排查一次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的纠纷,先由发现者组织当场调解,叫“随手调”。用羊木镇新山村调解员王诗祥的话说,就是把当事方喊到一起摆“龙门阵”,摆事实讲道理。不能解决的,登记造册,交给村调解委员会,再调解不成功的,再登记上交乡镇调解委员会。村民间小纠纷,大多通过“随手调”就地及时解决。
基层群众发生纠纷,不少是随时随意,说吵就吵,那就通过“随时调”处理。中子镇司法所所长、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王仲林说,自己的工作时间很难固定,有时半夜群众电话打进来,闹离婚的,子女吵架的,请求调解,有时一坐就是三五小时。刚刚从中子镇调解室和和气气走出来的许姓村民说,“随时调”很好,农村很多人发生纠纷,都是在气头上忍不过,及时调解像心理按摩就过了,如果闹到法庭,成本高时间长,更伤和气。
调解结束还不是终点,事后还要上门问冷暖,叫做“随后访”。上个月,中子镇高车村3、4两组村民,为引水问题发生纠纷,村支书陈海元挂上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牌直奔现场,把双方社员代表召集起来,讲法律讲人情,平息纷争。随后,村调解委员会又组织5个委员,先后到两组去晓之以情。现在两组村民不但达成谅解,还决定共同把过境的村组道路修好维护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文雯)6月5日,广元市落实“两个责任”培训班正式开班。记者从开班仪式上获悉,广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已连续两年全省第一。近年来,广元创新实行“廉洁细胞”“三早预警”两大机制,强力...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