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者走进龙潭乡曙光村脱贫产业(金银花)示范园参观。
——全省2017年贫困县“摘帽”工作现场推进会侧记
□本报记者 刘佳特约通讯员郭桂花文/图
5月18日,全省2017年贫困县“摘帽”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广元市利州区召开。当日上午,与会代表们冒着绵绵细雨,参观了龙潭乡曙光村脱贫产业(金银花)示范园,对大石镇“三有”达标建设情况、龙潭乡柏佛村“一低五有”达标建设进行了细致了解,并走访了贫困户。
此次推进会邀请了四川省22个扶贫专项方案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2017年16个计划“摘帽”县的定点帮扶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21个市州党委分管领导、扶贫移民局局长,以及2017年16个计划“摘帽”县党委主要负责人、扶贫移民局局长等参会。
在曙光村脱贫产业示范园,利州区本土特产展示区吸引了不少与会代表驻足观看,并纷纷向工作人员打听金银花的行情。“金银花现在多少钱一斤?”“金银花茶价格怎样?”“这片基地有多少亩?”……
“这次推进会,就是要把利州好的经验、做法带回去,结合自身实际,把本地的脱贫‘摘帽\’工作推动得更好。”甘孜州泸定县委农办主任兼扶贫移民局局长万俊蓉告诉记者,“曙光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里打造‘一村一品\’的成功经验。我们那儿也有种植中药、藏药材的习惯,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达州市通川区扶贫移民局局长桂洪波参观后表示,除了乡镇“三有”、贫困村“一低五有”等达标建设情况外,利州有关产业发展方面的举措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最难,难在产业如何实现长、中、短的结合,如何与市场实现供需对接,如何与村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今年通川重点抓产业和就业问题,希望这次推进会能学到更多更好的经验。”
如何实现市场的供需对接?在利州区电子商务进农村柏佛村服务站,利州区商务局电子商务负责人介绍道,利州区借助“集体经济+电子商务”,一是做加法,让城市信息、培训、先进管理经验等优质资源流入贫困村;二是做减法,减少中间环节成本,把利润还给农户。以柏佛村为例,截至目前,该村在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统一组织下,由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市场数据、农业技术、品牌打造、销售服务等一系列支撑,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发展“不愁钱”、农业生产“不作难”、农特产品“不愁销”。据悉,该村2018年还将继续发力,提升产品品质、品牌建设,实现“让农产品在网上飞”。
如何让农村留守贫困老人也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便利?利州推进的“3个1”快速响应机制,也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开通健康扶贫绿色通道,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落实一台健康直通车、一部健康服务热线、一名值守人员,为需要就医的贫困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乾辉袁杨5月10日,利州区宝轮镇左家村左家山,绿意盎然。记者在半山腰见到正在管护桃树的何万明两口子,说起不久前被省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农技员的冯国莲,不住地夸:“她教我们疏花疏果,桃树下...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