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柏华
前几天,市民张先生向笔者反映,他在市区汽车总站门口想“打的”到汽车西站,的士司机说要15元,他觉得太贵了要求打表,司机回答他说“现在都不打表了。”由于他携带的行李很多,乘坐公交车太麻烦,无奈之下,张先生只好坐上了车。
笔者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今年大年初三,笔者在市区汽车总站想“打的”到港北区石羊塘市场,出租车司机直接一口回绝说“不去”,理由是凤凰街口容易塞车。笔者再询问另一辆“的哥”,得到的答复也是一样。果真要去的话,就要付车费30元。讨价还价无果后,笔者只能拎着大包小包乘坐公交车回家。
出租车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和快捷。随着城市的发展,出租车与人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密切。但在市区乘坐出租车不打表计费似乎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逐渐成为“行规”,为市民所诟病。为什么这些现象变成了“潜规则”,而且屡禁不止呢?现在要招手搭乘出租车,不是看车上是否亮着“空车”的指示灯,而是要仔细看清楚里面是否载着乘客。即使按下指示灯,司机也不一定按照表上的价格来收费,因为之前已经经过了与乘客一番面红耳赤的议价。笔者认为,出租车不打表一旦成为“惯例”,不仅消费者不明不白被“宰”,市场也会陷入混乱,城市形象更会因此受损,着实要不得!
据了解,按物价部门的规定,城区的出租车起步价是3元或4元(按排量大小定),1公里后跳表以每公里0.6元或0.8元计费。在城区走两三公里的路程,乘坐出租车顶多6元至8元。但现在在街上“打的”,不用多问,一上车就要价10元起,远的路程再加价。试问,谁来监管?
当然,“的士”不打表也有客观原因。比如,油费、租车费、管理费等运营成本增加;又比如,“黑的”、“摩的”、三轮车等给出租车的营运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等等。而的士司机也不过是想通过不打表多赚点钱。但笔者认为,不能因为蝇头小利扰乱了市场的秩序。
因此,要消除出租车不打表的“行规”,驾驶员要加强行内自律。相信各家出租车管理公司都出台有规定,每一名司机都应该做到上客打表,这是最起码的行业底线,也就是要依章办事。大家都不执行,再多、再详细的规定,也只是一纸空文。
政府部门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和规范出租车市场往良性方向发展。笔者认为,要整治“的士”不打表行为,不能单纯靠某个部门一次过的“整治运动”就能解决,要尽快完善行业法律法规,出台贵港市出租车企业及驾驶员考核办法,从安全运营、经营行为、运营服务质量、社会责任、企业管理等多项指标进行考核,以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和驾驶员经营行为。
要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首先是要求执法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重点时间段、重点地段出租车经营秩序的管理;加大路面巡查力度,一旦查实,从严处置。管理公司也要加强内部管理,出台措施规范管理出租车和司机。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对违规出租车辆及驾驶员实行定期曝光制度,通过媒体、网络加大行业管理宣传力度。同时,向社会公开聘请行风监督员,对出租车经营行为进行监督。
出租车不打表看似小问题,但小问题关系大民生,希望有关部门真真正正下猛药治一治这个“顽疾”。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