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撤地设市10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抓住有利机遇,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管理创新,使毛南山乡教育实现跨越发展。
“学得好”——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乡村学校
2002年,在该县农村中小学,有8成的学校教室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状况。
2012年,该县争取到“薄改项目”资金610万元,为22所中小学406个班级配置远程教学设备,全县中学、中心校远程教育网络“班班通”实现全覆盖。
“住得好”——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大变样
2012年10月8日,驯乐苗族乡中心小学300名寄宿生用上了热水。
2002至2012年,该县争取项目资金1.2亿元,新建农村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及食堂300个共141968平方米,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变。
“吃得好”——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大改善
实施营养改善之前,该县农村小学近6成学生不吃早餐。
2012年3月,该县农村中小学以提供早餐方式全面实施“营养改善”工程。
2012年,该县财政拨款为200多所农村偏远小学配置食堂后勤工作人员,学校食堂以“零利润”经营。
目前,该县3万余名学生每天都能吃上营养餐。69所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的1.6万名寄宿生,年获困难补助1917.6万元。
“入园率”提高——学前教育进一步壮大
2002年,环江学前教育“公办少,民办弱”,“城市挤、农村缺”,“师资缺、管理弱”。
当时全县有幼儿园8所,其中公办2所,民办6所,教职工70人,在园幼儿近600人,乡镇中心校开设学前班78个,在校幼儿3000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约30%。
2012年,全县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发展到67所,教职工500人,在园幼儿共6600多人,学校开设学前班114个,在校幼儿4300多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5%,比2002年增长45个百分点。
“巩固率”76.6%——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质量超标
2005年和2007年,该县“扫盲”和“普九”工作分别通过自治区级和国家级评估验收。2010年,该县义教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创建工作通过自治区级评估验收。
近年来,该县实施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推行“特色品牌学校创建工作”和“271”课堂教学模式,每年小、中考各项成绩指标排在河池市前列。
通过改善教学环境,转变教学模式等措施,该县控辍保学效果明显: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辍学率0.2%;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5.88%,辍学率控制在4.3%之内,2012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76.6%,超出市下达任务的0.6个百分点。
“铸品牌”——高中教育成为环江教育新名片
10年来,该县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投入37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期间,共为高校输送人才7000多人,有7人考上清华北大。高中教育成为环江教育的新名片。
2002年,环江高中有在校学生1530人,当年参加高考630人,考上重点大学有46人,本科157人,本科上线率24.92%。
2012年,该校在校学生达3675人,今年参加高考1274人,其中考上重点大学的184人,本科1083人,本科上线率85.01%。
“创特色”——学校素质教育结硕果
近年来,环江推行“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如环江高中创建“感恩教育”,环江一中创建“文化校园”,环江二小创建“兰亭小学”,下南中小学创建“毛南文化进校园”,洛阳小学创办“少年宫”等。
该县每年都举办“校园文化周”、“文化艺术节”等大型展演活动。2010年,该县荣获教育部授予“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
(吴建魂)
新闻推荐
潘龙安大学毕业就分配到了基层公路管理部门,从事乡村道路建设。十年来,他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变成了经验丰富的道路建设工程师;十年来,他见证了自己的蜕...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