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制度建设是根本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制度建设管根本、管长远,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河池市先后制定出台了社会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社会监督代表列席会议制度、社会监督代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社会监督委员会工作有章可循,循序渐进,社会监督代表能有序、有度地参政议政,履行监督职责。
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按照社会监督代表的产生和管理的制度,通过媒体发布公告,以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单位推荐等形式聘请社会监督代表。
社会监督代表包括“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干部、农民、企业代表等等。据统计,目前全市共组建了80支社会监督队伍,监督代表共2504人。各县(市、区)都分别组建了一支60人以上由各界人士组成的社会监督代表队伍。
据了解,通过对社会监督代表的培训,召开社会监督代表与县委书记、县长的见面谈心座谈会,能有效破解社会监督代表“不敢监督、不会监督、不能监督”的问题,让监督更加有序、有力、有效。
目前,全市共举办了105期社会监督代表培训班,印发工作手册3600多份,让社会监督代表能监督、会监督、敢监督。
“开展党政领导廉洁履职社会监督工作,将监督工作制度化,这将更有利于我们开展监督。”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社会监督员代表韦任技谈到。
目前,河池市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紧紧围绕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工程建设、重大事件处置、大额资金使用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共建立了486项制度,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社会监督制度体系。
服务发展是目的
“开展党政领导廉洁履职社会监督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规范权力行使,促进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同时调动起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使合力监督变成了合力发展。”市长何辛幸充满信心地说。
河池市在推进社会监督工作中,广纳群众意见,发展明显提速。2011年以来,河池市实施了“产业增量提质、城乡新貌新风、民生保障提升、开发扶贫攻坚、执行力提升”五大工程,全市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
2012年,河池市列入自治区绩效考评的工作中,有90项工作在全区排位与上年相比实现了“上档进位”,其中排在前3位的有46项。2013年,河池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7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9%和9%,全市经济呈现出提速提质发展的良好局面。
开展党政领导廉洁履职社会监督工作,不是束缚大家干事创业的手脚,而是更加强化干部执行力,促进勤政廉政,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这是河池市各级领导的共同心声。
河池市通过强化干部执行力提升,深入开展“治庸、治懒、治散”作风整顿活动,有力促进了党政领导廉洁履职,促进了干部作风大转变、行政效能大提升。2013年,全市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各类审批事项777801件,同比增长53.5%;办结778645件,同比增长54.2%;按时办结率100%,群众评议率95.9%、满意率99.9%。
开展社会监督,有效减少了由于权力不公开不透明产生的一系列信访问题。2013年,全市受理群众信访总量批次同比下降27.29%,上访人次同比下降18.86%;河池软环境满意度全区排位从2011年的第13位进步到11位,政务环境从第12位进步到第6位。
在开展“美丽河池·清洁乡村”活动中,河池市以规划建村、环卫进村、民主治村、新风树村、干部入村、创建名村为抓手,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宜州市安马乡“党领民办、群众自治”的清洁乡村工作模式得到自治区党委危朝安副书记的批示肯定,并指示要“认真总结并予推广”。
踏着成功的基石,百尺竿头当更进一步。河池市作为革命老区,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全面改革,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筑牢人民监督权力的制度平台上,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市委书记黄世勇坚定地说:“要弘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革命老区精神,及时把工作成果转化为实践经验,努力形成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彰显河池特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全区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新闻推荐
环江讯
3月6日,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3名困难女教师喜获县总工会和县教育工会的关爱和祝福,每人获得200元的慰问金,温暖过节。&n...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