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男子穿齐膝白裤,故称为“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的南丹县里湖、八圩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憨厚、朴实、勤劳、勇敢的白裤瑶人民,在长期求生存的实践中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民族,以其独特的婚俗、葬礼、服饰等各种浓郁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备受世人关注。
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婚前的两性交往上,母系社会文化遗存最为突出。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动大胆,女子选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婚后,女子从夫居住,男子又有了绝对权。
白裤瑶胞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大石山区里,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与自然环境搏斗的艰难生活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铜鼓舞最具有代表性。据悉,在近3万人的白裤瑶人口中,就保存有300多面铜鼓,其铜鼓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白裤瑶民族已把铜鼓看成是本民族的象征,人气兴旺的寄托,每逢秋收时节或重要节日及老人过世时拿出来使用。
白裤瑶妇女精于纺织,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手工制作技术。由于工序多,制作一套服装约需一年时间。白裤瑶的民族服饰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本报记者 赵品贤/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综述:2009年,我区在经济增长13.9%、能源消费总量增长8.8%,人口自然增长8.5%。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地下水...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