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贝为超 本报通讯员 苏宏流
金融危机。有色金属产业如坐过山车般,跌入发展的波谷;
持续旱灾。县城水源几近枯竭,城乡10万人饮水困难;
特大洪灾。11万人受灾,1000多人紧急避险转移……
近年,南丹县面临多重严峻考验。
愈挫愈勇,发力破局,南丹实现精彩的波谷跃升!今年1-10月,全县财政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55.51%。其他经济指标也大幅攀升,完成生产总值4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8万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26元,同比增长均超10%。
波谷跃升,动力从何来?该县县委书记徐钦恒说:“用扎实的工作作风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激发民力抓好抗灾救灾、有色金属产业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形成科学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未雨绸缪 科学抗灾连奏凯歌
今春抗旱,重灾区南丹县却从容地投入城乡风貌工程和项目建设。该县未雨绸缪,科学应对,赢得抗旱和发展的主动权,得到国家防总高度赞扬。
抗旱是最大的民生。去年10月,该县领导来到专为县城供水的接龙滩水库,发现水库几乎见底。经测算,供水仅能维持两个月。城区6万多居民,面临断水威胁。
一定要让群众都能喝上水!南丹研判:县城断水,全县抗旱必然应接不暇。必须谋划“两条腿走路”:一是寻找水源,立即兴建城区应急供水工程;二是启动应急预案,分时段供水保障基本生活用水。10月中旬,该县通过论证,投资1500多万元兴建城区应急供水工程,从距县城15公里的城关镇恩村抽取地下水。日供水量达9500立方米,可解决县城供水问题。
“我们能不能也受益?”去年11月7日工程动工兴建,水源点附近的拉晓村民小组群众提出。该小组有20多户100多人,饮水也困难。该县迅速回应合理诉求,另外拨款8万元为拉晓村民小组拉水管。同时,决定利用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资金,为村民解决饮水难题。
以民为本,极大激发民众力量。在群众支持下,该县迅速完成应急供水工程征地工作。10天完成勘察设计,7天完成机电设备采购工作……今年1月5日,工程顺利建成,为抗旱救灾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石。
党委、政府和群众、企业心连心,抗灾救灾连战连捷。该县于2008年组织多家企业建设容量760万立方米的美女坡水库,抢在今年春建成,成功实现“工业抗旱”战略;2009年,该县和上级烟草部门联手建成中堡苗族乡烟水配套工程,今年大旱让群众喝上自来水。
科学抗灾,赢得民力。面对持续8个多月的特大旱灾,全县人民众志成城。今年共投入抗旱资金5000多万元,临时解决11万人饮水难,浇灌田地3万亩。
助力企业 推动产业划时代发展
今年4月动工,11月投产——年产8000吨锡锭和1万吨锡焊料、产值达30亿元的广西泰星电子焊接材料有限公司锡综合回收及电子焊接工程项目,是南丹县有色金属产业拉长产业链,完成从卖矿砂(锭)到卖终端产品的精彩转身,具有划时代意义!
南丹县助力企业,共同迈出历史性一步。
为了让该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目标,在项目征地工作中,该县拿出惠民方案,承诺给征地涉及的3个村民小组每户安排一个就业岗位,并升级交通基础设施。今年春节前,该县顺利征地460多亩交付项目施工。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服务就是生产力。南丹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为指挥长的建设指挥部,支持泰星公司解决好征地、原料、引进人才等难题。该公司信心百倍地投资3.25亿元,立体推进基建和设备安装工作,以最快速度建设我区电子焊料生产基地。
“提供贴心服务,激发企业的发展潜力!”县长陈继勇说。该县实施“双培双挂”工程,由企业选派骨干到党政机关挂职培养,派党建指导员到企业挂职服务,深入基层解决企业遇到的征地、运输等系列难题。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该县某冶炼公司库存价值近10亿元产品,因资金问题随时要“停摆”。常驻公司的党建指导员及时向县领导反映。急企业所急,南丹千方百计为企业筹集资金。今年4月,该公司喜获7000多万元财政补贴,运用这笔补贴办妥项目用地土地证,并以此作抵押贷款成功接上资金链,企业重获生机。
贴心服务唤来发展春风。今年以来,南丹为企业办好事实事近百件,扶持资金两亿多元,为有色金属、白酒等特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强大后劲。
凝民心聚民力城乡换新貌
“你们要补偿我25万元。”去年12月,县城丹东路韦老板对改造房屋外立面开出天价。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队和风细雨:“政府出资1亿元改造民居立面,你看效果再定吧。”
样板赏心悦目,沿街楼房立面白墙、灰瓦、铜鼓、飞檐等突出土司文化和白裤瑶特色文化。见自家楼房相形见绌,韦老板赶紧表态:“我也要改!”县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常务副指挥长杨龙文一语中的:“打造成惠民工程和政府作风工程,凝民心聚民力推进城乡风貌工程建设。”
惠民,得民心。该县把城乡风貌改造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开展主干道房屋外立面改造、人行道改造、市政设施建设等23个工程,打造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城,为发展商贸和特色旅游奠定基础。通过财政支付、贷款、招商等投入8亿多元,不增加群众负担。
民意,出民力。“加入民族元素,民居墙面体现民族气息。”今年9月16日,负责龙滩景观大道改造的县经贸局召开图案创作座谈会,专家和群众代表达成共识。群众满意了:“我们的意见得到重视。”该县在广场“晒”建设规划和效果图,听取民意。共采纳群众28个金点子,完善了城乡风貌工程建设方案。
城乡风貌工程,就是干部作风工程。该县大批干部深入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纾解民生之忧推进建设。成立县主要领导为指挥长、联系项目的四家班子领导为副指挥长的项目建设指挥部。建设任务“分田到户”,实行项目建设组第一组长负责协调推进、牵头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全面工作的管理责任机制。
建设县文化中心需要在城关镇莲城社区征地安置22户人家,但群众不答应:“不行,老问题还没解决。”原来上世纪90年代,不少被征地群众没有落实好地基补偿问题。经过调研,牵头单位县文体局利用投资数十万元的铜江河道整治工程,整理出10亩土地解决老问题。一箭双雕,今年10月顺利完成征地土地丈量。据统计,全县共解决80多户征地搬迁的遗留问题。
解决老问题,凸显新作风。该县采取发放生产发展补助金、把失地且收入低的农民纳入低保户等有效措施,按政策上限解决征地拆迁、市政管理等遗留的老问题,为实施风貌工程创造了良好条件。城关镇中平村黄伟南因河道治理等原因已两次拆迁,如今建设铜江景观大道需要第三次拆迁。他很爽快:“为了城市更美好,搬!”
得民心,聚民力。目前,城区风貌改造完成投资两亿元,11条主街道立面改造和管线下地建设基本完成。另外3个乡镇风貌改造试点村项目建设也有序推进。
新闻推荐
本报南丹讯(记者/贝为超通讯员/苏宏流田达欢)5月25日,北京、广东和广西等9个省(区)的16个陀螺代表队角逐中国南丹白裤瑶陀螺邀请赛预赛。这是将于5月26-28日举办的“2011中国南丹·丹文化旅游节”...
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