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权晟
通讯员
韦礼明)
近年来,河池市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主题,以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挖掘和弘扬河池优秀民族文化、打造河池特色文化品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产业增量提质发展为主线,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局面,促成了文化改革发展新热潮。
为充分挖掘、保护和开发河池市魅力独具的丰富文化资源,河池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制定“五大工程”重大部署和实施行动计划中,战略性地将文化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通过深入实施“五大工程”文化行动计划,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市文化事业建设稳步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好戏连台,文艺舞台精彩纷呈、流光溢彩。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走在全区、全国前列。2012年,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河池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组建等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顺利完成,为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奠定了制度基础,体制改革成果丰硕。并获中宣部等国家四部委联合表彰,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荣誉称号,是广西唯一荣获表彰的地区。
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大突破。《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已顺利通过文化部专家评审,将于近期升格为广西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产业增量提质得到有效推进。出台《河池市2012-2015年文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继续打造“生态、长寿、民族、红色”等四大文化产业品牌。文化品牌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通过10多年不懈努力打造和坚持,“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荣获“2011中国十大品牌节庆”称号;大型民族音舞诗《铜鼓》在参加第八届广西剧展时,席卷桂花金奖、优秀组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和优秀表演奖共5项大奖。“河池作家群”、“红水河画风”、书法艺术“山谷风”等品牌影响力迅速飙升,已在广西乃至全国业界具有重要地位。组织参加“第五届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3位获“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实现了“河池工艺美术大师”零的突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硕果累累。近6年来,河池市每年都将“文化惠民工程”列为年度政府公开承诺的十项为民办实事之一,从政策和资金上给文化事业建设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至2012年底,全市完成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建设任务,全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累计受益农户达43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从2011年度的94.3%、96%分别增至96.8%、98.5%;全市新建村级公共中心226个;实现了“村村有书屋”目标;实现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群众文化活动好戏连台。新打造了“金城大舞台”月月演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谐文化在基层”、“百团千场”文艺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目前,全市已累计成立村级(社区)文艺队400多支。举办了全区首届基层群众文化文艺会演河池区预选赛。组织参加广西第十六届“八桂群星奖”,共获三金三银一铜嘉奖,获奖率排全区各参赛市首位。
新闻推荐
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深度融合扶贫攻坚 河池“网络扶贫超市”激活社会帮扶
本报讯
(记者
黄高德)
2012年以来,河池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把党建工作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的系列指示精神,大胆创新,找准...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