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闯红灯
不走斑马线
元宵节过后,记者就河池城区市民过马路乱象进行了数日的观察和采访。
在金城江汽车总站旁的红绿灯下,当记者抓拍行人“集体闯红灯”现象时,一位年轻女子轻声说道:“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在金城江汽车总站新建路与民族路的3个红绿灯处,记者抓拍了河池的“中国式过马路”情景。据观察,在一个红灯时间内(98秒),少则有二三十人,多则有五六十人甚至更多人闯红灯。行人“抢跑”,时间多处在红灯或绿灯“尾巴”,但也有不顾红灯绿灯而随意穿行者。采访中发现,这些“闯红灯”以及随意过马路不走人行道者,大部分为年轻人。
有研究指出,行人等红灯的忍耐时间在60-90秒,但一些信号灯的等候时间,往往超过这个数字。前述3个红绿灯,时间都是红灯98秒、绿灯21秒。如此看来,一些行人确实因“等不及”而“闯红灯”。
从金城江汽车总站始,至佳家大酒店的新建路路段,是河池城区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之一,行人如织,买菜的、逛街的,走路的、推车的,牵手的、抱孩子的……车辆时常要减速慢行,喇叭声不绝于耳。
记者注意到,此路段通道共有9处,其中4个人流量较大的通道处,设有斑马线,但许多行人仍习惯“自由穿梭”。在佳家大酒店附近的工行旁即设置有斑马线,但许多行人习惯走一旁10米外直通两条要道的通道,斑马线因此受到“冷落”。
从金城江公园门口的公交车站通往白马街广场,只要移步十米至二十米处即有斑马线可通过,而行人往往“旁若无车”——直行。类似这样的过马路乱象,在河池城区比较普遍。
采访手记:
文明过马路,折射着城市的形象、市民的素质和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
记者采访中发现,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的行人中,不乏老人、小孩,甚至还有人抱着婴儿、带着孩子穿过,真替他们捏把汗。从概率学上来说,假设这次安全通过,即增加下次过马路的危险系数。行人为求方便快捷无可厚非,但生命安全才是第一。再说,遵守城市文明公约,穿行马路讲秩序,也是一个文明市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多一点耐心,等绿灯亮了再行;多走几步,绕道斑马线过马路,不仅确保自身安全,还维护了城市的良好形象。良好交通秩序的维持,需要机动车驾驶者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人的同时,行人也应该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文明和谐交通环境的形成,需要每一位河池市民从自身遵守交通规则做起。
新闻推荐
本报讯 3月18日,河池市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全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市长何辛幸与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河池市人...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