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来到县法院为陈浩(左二)等赠送锦旗
陈浩(左)生前在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
2013年1月19日下午3点50分,长丰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陈浩因突发脑梗塞治疗无效在省立医院离世。
陈浩1966年4月生于罗塘乡梅园村,1985年经招干考试进入长丰县法院,先后担任司法警察、助审员、审判员、执行法官。2012年8月1日,经公开竞争上岗被正式任命为县法院执行局副局长。他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先后获得市县法院系统清理积案先进个人,连续四年被评为院办案能手,并于2012年底,院党组为他申报了个人三等功。陈浩带病工作,积劳成疾离世的消息传开后,在长丰大地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家人、同事、案件当事人无不悲痛叹息,家人失去了主心骨,同事失去了一个好同事,群众痛失了一个好法官。
执行法官爱岗敬业带病工作积劳成疾
在县法院执行局拥挤的办公室里,陈浩的办公桌上还保持着原样,除了码放整齐的办案卷宗,还放着3张骨通贴膏,2瓶药片。墙壁上还有一顶他夏天下村入户时戴的旧草帽。在那张法院岗位公示卡上还能看到他英俊正气的模样,旁边的便签上写满了案件当事人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已办结的案件用对勾划上,那些没办结的只能交给他人了。
在领导、同事、朋友的眼里,陈浩为人实在,也很低调。不论在哪个部门,他都一心扑在工作上。无论在工作中取得什么成绩,他都不会去炫耀。
曾经当过五年“人民陪审员”的著名作家闫立秀在博客中写道:“面对又一位优秀的法官的英年早逝,令我唏嘘不已、泪流满面。我之所以要流泪,是因为我对一线办案法官的审判工作有太多的感触。民间说的‘一年官司十年仇\’虽然过于绝对和夸张,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民间纠纷成讼往往是结怨已久,有的还结怨甚深,由此不难看出法官要成功化解一起涉讼纠纷,圆满审结一起案件有多么不易。何况现在的司法环境尤其注重强调胜败皆服,案结事了。可以想象每一位一线法官要承受多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与陈浩一起共事十几年的黄祥律师说,他是个敬业、责任心强的人,冬天卷宗比较多,他就把一本卷宗带回家坐在被窝里看。有一次,庄墓镇某村委会欠村民1000多块钱抗旱钱,他说百姓的钱不论多少都来之不易,特别重视,为此跑了四五次村委会,协调商量,最后本金、滞纳金一并要回交给村民。“他把工作视为生命,自己本身就有病,但他都把病抛在脑后,积劳成疾才这样的。”黄祥难过的说。
“陈浩工作中平易近人,勤奋敬业,凭良心做事,经常换位思考群众的难处,他看见困难群众,自己掏个几十块路费钱都是常事。”与陈浩共事多年的县法院副院长杨道传说。
同事王化友也追忆着:在法警队时,陈浩苦练技能,他的训练成绩在法警队一直名列前茅,一次次出色的完成了执警任务,领导和同事对他都刮目相看。由于工作能力突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人民法院打击刑事犯罪任务十分繁重的时候,院党组安排他到刑庭工作。近十年刑事审判经历,他审理了数百件刑事案件,件件都是“铁案”。2001年,上级法院号召加强基层法庭建设,陈浩哥主动要求到杨公法庭煅炼。在那里,他年年是先进。2004年,陈浩同志来到了执行庭工作初任刑事法官的时候,面对着全新的业务,他把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走上执行工作岗位,每年一百多件执行案件,还有那么多陈案积案,加班加点是常态。由于长期过度的劳累,2006年,在一次工作途中,他突发心肌梗死疾病,被送往医院做心脏搭桥手术。住院两个月后,工作心切的陈浩迫不及待地回到工作岗位上。那段时间,院党组鉴于他的健康原因,曾经安排他到相关辅助科室工作。爱人及亲朋好友也都劝说他放弃执行工作。但他却说:“我热爱执行工作,没有工作,那才是我生命的最大障碍。”
2013年1月2号,陈浩在假期就回到了办公室,为两起即将到期的债权案筹划下一步工作,连续两天加班,4日凌晨感觉身体不适,被紧急送往县医院,当天下午因病情加重,又被送往省立医院抢救治疗。5日病情稍微稳定后,他的第一件事是让爱人拨通了同事的手机,说他的两个案子在银行查封的执行款今天可能到账,让同事过去查一下,在他的关注下,这两起案件的执行款已经划拨成功。
“陈浩工作兢兢业业,一直以来身体也就不是很好,一直可以说是超负荷工作。”执行局局长赵新说。
群众事情无大小心平气和有“磨工”
"我是一名执行法官,身负群众的期待,如果我不工作,那些当事人拿不到执行款,就会影响他们的生活,群众事情无大小。”陈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07年9月25日,陈浩和同事来到济宁某物资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及股东张某的财产进行查询并扣划。连续两天,查询了10多家银行,均未查到被执行人在银行有可供执行的存款。而陈浩法官连日来因工作劳累和心脏不适,粒米未进,多次腹泄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同行人员看着近乎虚脱的陈浩法官,不敢再提执行的事。但陈浩法官深知查询扣划时机稍纵即逝,一旦被执行人吴某、张某有所觉察,便会立即转移财产,一切将前功尽弃。9月27日上午11时20分,在打完点滴后,陈浩法官不顾同行人员的劝说,硬是拖着乏力的身子又投入到工作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成功扣划被执行人吴某、张某现金54万元。
陈浩平时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可是对案件当事人却有说不完的话,在任何时候都能心平气和的与当事人沟通。大家都说他有“磨工”。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责任重于泰山,细节决定成败。
2008年罗塘乡梁某的丈夫被李某开车轧死,在包河法院作出判决,赔款29万,委托长丰县法院执行,然而李某跑得没有踪影,使得执行难度加大,一时难以进展。对此梁某经常到法院又哭又闹,她身体不好,每次一激动就会昏死过去。陈浩主动请缨接手这个案件。他想方设法联系卖了肇事车,还剩下20几万元,一定要找到李某才行。陈浩顺藤摸瓜,从李某老家的周围邻居、亲朋好友打听李某的下落,最终陈浩找到了李某的联系方式,然而李某却不愿意见面甚至不接听电话,陈浩最后打听到了李某亲戚在水家湖工作,顺着这条线索,陈浩多次上门耐心解释案件拒绝执行的后果和危害性,最终通过亲戚的传达和法律解释,李某答应在今年的腊月二十三兑现赔款。听到陈浩离去的消息后,李某说就是摔锅卖铁也要把钱兑现。
“听到他离去的消息,我感觉很心痛,我们又失去了一个好法官。”水湖镇小康村的闫孟哽咽悲痛的说。一个村民为什么对一个法官如此厚爱和深情,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闫孟之所以听到陈浩离去的消息十分悲痛,是因为自己和工友的11万多运输款就是在陈浩的努力工作下讨回的。2010年闫孟和工友帮一家公司跑运输,这笔运输款要了一年多,跑了近百次也没要回。2011年11月底,他们来到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询问何时能拿到钱,陈浩告知一两个月,“那时都不敢相信,不信他还有什么办法”闫孟回忆说,大概通话六七次后,有一次他在外地,陈浩打电话告诉他,月底就能拿到钱,“他是个很热情、耐心的法官,体谅我们的难处,我们要了一年多都没要来,他一两个月就帮我们要回来了”。
家住朱巷镇的耿某因交通事故受伤,被判获赔款5万多元,然而被执行人却逃之夭夭。心急如焚的耿某没有办法只能寻求执行局的帮助,多次找到陈浩。老汉看着钱无法追回,脾气也大,陈浩得知耿某和自己一样爱好书法,便细心、耐心的同耿某聊天,一聊就是一上午,慢慢的缓解了情绪。陈浩找到被执行人家中,通过周围邻居找到联系方式,几乎是每天电话盯着,可是结果却触动了陈浩,被执行人生活困难无力赔偿,申请执行人又是特困,一下陷入两难。陈浩只能积极寻求司法救助,为此他跑了县委政法委、信访局等部门很多次,办理相关材料,最后陈浩将3万多元的救助款送到耿某家里。这一切耿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是真的好人”耿某怎么也没有想到陈浩就这样在工作劳碌中离开了。
他的心里装满了责任
在家里,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和妻子相亲相爱,对儿子身传言教,对双亲谨遵人伦之道。
1989年11月19日,陈浩与妻子刘琼结婚,今年是他们结婚的24个年头,儿子陈朴今年22岁,大学刚毕业。对于陈浩在执行局的工作,刘琼似乎是充满怨言的,然而更多的是理解和心疼。在她眼里,陈浩热爱这份工作,他喜欢办案、结案,与百姓打交道,可是执行局也是忙碌的,节奏快、任务重、时间紧。陈浩每周都要出差三四次,加班加点更是常事,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是刘琼在张罗着。“他的心里装满了责任,每年都是100多个案件,病也是累成的。”刘琼心痛地哭着说。
现在刘琼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能阻止丈夫在生病期间操劳工作,转到省立医院的第二天,陈浩的病情有了好转,然而他担心案件的划拨款项事宜,着急打电话布置工作。对工作的担心、焦虑使得病情恶化,“他就淌虚汗,病员服都换了两套,整个人虚脱了,身体越来越差,如果不安排工作,情况可能会好点。他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可我们母子俩只有守着冰冷的照片,寄托对他的哀思。”
在儿子眼里,父亲平常工作忙碌,从小到大家里的烦琐事都是母亲一个人做的,“父亲不怎么爱说话,比较严肃,可我们全家都喜欢他,姥姥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事”。陈浩对儿子要求严格,为此陈朴常有抵触情绪。自从父亲2006年生病后,父子俩的关系亲密了很多,陈朴慢慢体谅了父亲的工作,尽管每逢节假日陈浩都会出差,过年都要等着他出差回来吃年夜饭。上大学选专业,陈浩希望陈朴学习法律相关的专业,可他也不会强求陈朴,还是尊重他的意见。让陈朴感动的是尽管父亲工作忙碌,但他也会抽出时间打电话,问问有没有吃饭,叮嘱天冷要加衣,可是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电话了。
陈浩同志的一生,最看重的两个字就是责任。在他的生命里,在他的工作里,责任是他的全部。为了这份责任,陈浩同志用他的生命作了注解。杨慧任芳王化友
新闻推荐
为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根据《关于文明单位与乡村学校少年宫结对帮扶安排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使我县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快速推进、提升水平,1月28日下午,县委党校组织有关人员前往下塘镇...
长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