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破壁重生,推进墙材革新;筑梦墙改,打造绿色建筑。今年以来,市墙改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以推广新型墙材和绿色建材为核心,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促进墙材使用走上低碳环保之路。
从粘土实心砖到加气混凝土砌块,从粘土制品到固废利用,从保温隔热到自保温系统,从简单墙材利废到建筑产业化的变革;从政策的出台到政策的落实,从抵制到被理解,从被理解到执行……
回首,合肥墙改阔步前进,一个个新型绿色建筑,巍然屹立于合肥地区。目前,城市规划区内新型墙材应用率为%,县(市)规划区内达%,基本形成了砖、板、块、部品件等品类齐全的产品体系。
新型墙材产业发展迅速
一年节约土地亩,节约标煤近.9万吨
墙材改革,合肥起步早、行动快、工作实、成效显。为了保护耕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合肥果断割舍几千年的秦砖汉瓦情结。年开始,合肥市正式成立机构、出台政策,推行“禁实限粘”,拆除砖瓦窑,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寻求可替代的新型墙材。
截至年底,合肥市新型墙材企业家,其中普通混凝土类家,加气块家,烧结类家,墙板家,石膏类5家,设计总产能亿块(折标),预计实际产能亿标块。
从增速看,年新型墙材企业同比增加4.3%(烧结全煤矸石砖、墙板企业各增加2家),产能增加4.6%,城市规划区内新型墙材应用率%,县(市)规划区内%,板材类、节能类及住宅产业化类新型墙材应用比例不断提高。
按现有新型墙体材料生产能力计算,合肥一年可节约标煤近.9万吨,节约土地余亩(以3米深计),减少SO2气体排放吨,减少CO2气体排放万吨,降低粉尘排放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严格标准:落实烧结制品“新国标”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为促进合肥市新型墙材产业发展,市墙改办积极开展对生产企业质量抽检和产品认证,对新建企业的立项、土地、规划、环评等方面从严把关。
目前,市墙改办已对家新型墙材企业个产品进行了资质确认初审、现场考核,对合格企业授予了《安徽省新型墙材产品确认证书》。通过认证,把新型墙材生产企业扬尘防治纳入产品认、换证,建立了以生产企业为责任主体、各属地墙改办为监督主体的责任体系,对不同类型墙材企业制订了标准并提出具体要求。肥东县墙改办与县环保部门对全县家已获证和正在申请领证的新型墙材企业进行了扬尘防治专项验收,取得显著成效。
去年以来,市墙改办专门下发了《关于明确合肥市新型墙材产品适用标准的通知》(合建[]号)文件,开展了生产控制技术培训,从设计、审图源头把关,从生产环节执行,确保产品标准、孔型、强度等主要指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4月日~5月日,市墙改办由两名副主任牵头,组织相关人员,明确责任分工,在各县(市)墙改办和市新型墙材协会的配合下,组成检查组,对全市家生产企业和市县(区)应用市场进行现场检查,共检查工程项目项,个单体,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使用符合(GB/T-)新标准要求的在建工程项,单体个,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分别占.2%、.8%和.1%。
对此次专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典型工程、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市墙改办进行了处理并通报。
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调整升级
今年以来,市墙改办积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不断压缩规模小、质量差的混凝土类新型墙材企业的生产空间,调结构、去产能。9月份,肥东县对张集轮窑厂进行了定向爆破拆除,减少烧结粘土砖产能近万块,节约土地余亩,对剩余6家轮窑企业分别列出了拆除时间表。庐江县、巢湖市、肥西县已全部关闭淘汰了轮窑企业。
同时,市墙改办利用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发挥合肥的科研优势,引导企业进行石膏建材制品的研发和生产。中盐红四方新型建材公司已建成投产(一期)2亿标砖压制成型蒸压工艺的石膏砌块,该产品各项性能均优于石膏砌块现行国家标准,该企业还利用石膏尾矿、尾砂、粉煤灰等工艺废弃物作为新型建材技术申报七种产品获得《安徽省新型墙材产品确认证书》。市墙改办还对中建海龙、安徽宇辉、宝业西伟德、长沙远大住工等住宅产业化企业的进行技术指导和上门服务,促其发展。
目前,合肥市建成的住宅产业化建筑项目总面积已达万平方米以上,在全国住宅产业化项目规模和数量上均名列前茅。
规范执法:完成年度行政执法任务
今年以来,市墙改办开展市场专项检查,共计检查建筑工程项,工程单体幢,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分别对肥东县恒大绿洲一期项目、肥西县职教中心等项目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向县墙改办下达了执法督办意见书。
从7月8日开始,市墙改办联合市公用事业建设监察大队等单位组成检查组,对市辖各市、县、区、开发区范围内在建工程开展年度专项执法检查。共计检查在建工程项,建筑单体幢,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下达限期整改意见条,并责令辖区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执行,实现了执法工作由单纯禁粘向保障新型墙材应用转移。
截至月底,市墙改办累计检查工程项目项,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建筑单体幢;对违规项目下发整改通知书6份,均在时限内办结完毕;受理举报6件,其中移交县级查办1件,查实并督促完成整改3件,举报不实2件。年举报主要集中在烧结砖标准贯彻前后,举报老标准产品使用现象;年市墙改办督办县级案件3件,全部予以处理。
墙改专项基金实行缓征后,市墙改办积极做好基金返退后续工作。根据合肥市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管理实施办法,年共计完成验收建设单位申报项,专项基金返退单体项目件。目前,符合返退要求的建设项目项,单体个,涉及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实现返退专项基金.万元。截至月底,市墙改办财政预算执行率达.2%。
此外,市墙改办完成了省住建厅开展行政执法队伍2年达标评比的检查并受到好评。
规划引导:《合肥市新型墙材“十三五”发展规划》出炉
目标确定方向,规划引领未来。为促进合肥市新型墙材长远健康发展。今年,市墙改办编制并出台《合肥市新型墙材“十三五”发展规划》,完成专家评审和修改完善,初步形成合肥市未来“十三五”新型墙材发展规划的蓝本。
同时,市墙改办组织专门力量,对建筑废弃物(建筑垃圾)在国内外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合肥市建筑垃圾处理的政策法规、实施状况、存在问题进行调研,针对合肥市新型墙材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开展背景、地理与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效益等做了可行性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市墙改办对合肥市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进行了实地摸底,提出了对策和措施,并完成了《合肥市住宅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和《合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思路》调研报告。
年,市墙改办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提升。注重技术创新和能力建设相结合,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新墙改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先进创新能力的研发机构,培植一批生产新墙材的产业化基地。
二是促转型。要加快促进建筑建材的联动、融合和协调发展,分类打造“绿色墙材产业联盟”。
三是求突破。围绕市政府和市城乡建委中心工作,形成农村建筑市场新型墙材推广应用合力机制,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开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引进1~2家建筑垃圾墙材生产企业,变低级填埋为综合利用,变资源浪费为资源再生。
四是重创新。利用现有远程监控系统,研究推出1+X政策,建立全市新墙材诚信体系和新墙材大数据可视化平台。
五是塑品牌。尝试创新两个品牌,一方面创新“”模式管理品牌,即%工作用服务手段实现,%工作用管理手段实现,%工作用执法手段实现。在科技服务、诚信服务、阳光服务上下功夫,建立全市墙改诚信体系;另一方面打造合肥新型墙材的宣传品牌,布局、建设声光电一体化智慧展馆,编辑一组墙改文化长廊,出台一本画册,制作一部墙改宣传片,通过借势借力,展示合肥墙改新形象。
六是改作风。认真开展“转作风、补短板、强素质、提能力”四项主题活动,下大力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注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尊崇和捍卫党章,做政治上的清醒人、廉洁自律的清白人。
墙改工作依然在路上,市墙改办将在推动企业创新、推广产品应用、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推动市场监管、打造循环产业经济链、提升管理服务能力等方面下功夫,拓展职能空间,全面实现新型墙材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张罗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由合肥供电公司组织编写的《合肥市城市供电专项规划(2016-2020)》正式通过专家评审。记者获悉,“十三五”期间,合肥电网将在现有220千伏“日”字环网的传统结构基础上,打通多条外部向内部输...
巢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巢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