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违法分包、转包怎么办?项目经理、监理组长等关键岗位人员不在场怎么办?如何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与进度?针对这些问题,县交通运输局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正风肃纪,向旧习惯说不,向潜规则叫板,向违法违纪行为开刀,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不出问题。
约谈——打好“预防针”
5月13日,县交通运输局会同县招管局组织X057小陈路三站桥改造工程项目标后监管第一次约谈会议。
该桥位于包公镇境内,刘桥坝闸附近,跨越滁河上游,老桥因出现严重险情于去年封闭通行,列入2014年省交通运输厅危桥改造计划。本次改造设计全长320米,其中桥梁全长66米,2*30米T型梁,接线全长254米。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安徽骏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合肥云鹏工程监理公司分别为该项目的施工和监理单位。在中标通知书发放之前,县交通运输局与县招管局联合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进行了标后监管第一次约谈。
约谈严正告知了中标单位对于项目经理、监理组长等关键岗位人员实施面部识别考勤等标后监管、部门联动惩处违约行为的相关规定,督促中标单位严格履行招标文件和合同相关要求。要求中标单位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大提升建设速度,保证今年11月底全面完工。
承诺——套上“紧箍咒”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代表表示将严格履行相关法律文件,保证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工程建设,并就以上方案向业主递交书面承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按招标文件要求,常驻工地;严格履行合同,保证质量、安全、进度达标,不拖延工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愿意服从业主和监理单位的现场管理,积极配合相关管理部门的检查、调查工作;如果做不到以上承诺,愿意接受业主单位和相关部门关于标后监管有关规定的各项处理和处罚。
制度——编织“防护网”
保障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安全和进度是交通工程标后监督管理的最终目的,加强制度建设是保障,强化落实是抓手。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了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分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涉及项目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赴铜陵县、广德县、姜堰区和兴化市专题学习考察标后监管以及质量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肥东县交通工程项目标后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标后监管责任体系,明确标后监管内容、制度保障措施以及责任追究等要求。从合同签订前的约谈制度开始,启动标后监管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将推行公开公示制度、关键岗位人员押证施工和人员驻地面部识别考勤制度、标后监管巡查制度、乡镇质量监督员制度、“廉政工程”创建制度、督查巡查制度、信用评价制度等 ,进一步织密“防护网”,筑牢防火墙,从根本上堵塞安全与质量漏洞,保障工程项目安全、监管人员安全,群众出行安全。 ( 张振华)
新闻推荐
俗话说,“雨生百谷”。随着春播时节的到来,农民朋友也逐渐行动起来,开始一年来最重要的农忙。在我县,今年的春播和往年不同,因为他们有了便民直通车,农民朋友不用自己育秧插秧,只要带上稻种,到合作...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