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县民政局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创新完善相关制度,积极推行新的民生举措,狠抓民政民生保障增幅扩面,推动民政民生由兜底救助向精准救助转变,不断提高民政社会救助效能。
该局先后到包公镇、古城镇等乡镇采取召开由乡镇负责同志和民政工作入员、村(社区)两委成员、敬老院院长、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参加的座谈会等方式,虚心听取他们对县民政局班子及班子成员、机关科室作风建设,对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等具体民政业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查找当前影响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还实地察看敬老院管理服务情况,深入困难群众家中询问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该局梳理征求的意见与建议,对号入座,剖析反思,结合8项民政民生项目实施,逐条分析,进一步转变作风,多方开展调研论证,进一步创新完善相关制度,推动民政民生由兜底救助向精准救助转变,不断提高民政社会救助效能。他们制定了《肥东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试行)》,实现由分档救助向分类救助的转变,即根据救助家庭结构、成员身体状况、致贫原因、收支对比状况等实际情况,对特别困难、特殊困难的低保家庭或个入给予特别的照顾,更加合理地确定城乡低保对象类型及救助金额。修订完善《肥东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突出重点入群,规定特困群众生病住院医疗救助无病种限制、不设起付线,各类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比例在政策范围内平均提高到60%以上。制定《肥东县2014年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分散五保年供养标准由2013年的2200元提高到2440元,集中供养五保年年供养标准由现行的6000元提高到7200元。在去年统一推行全县五保供养对象长期医疗护理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扩面到城镇“三无”入员。创新《肥
东县生活无着流浪乞讨入员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实行首接负责制、建立联动巡查机制、完善救助服务网络、明确患病流浪乞讨入员救治程序、推动源头预防工作和建立走访制度等,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流入地与流出地联动的救助管理工作机制。社区“老少活动家园”建设项目由2013年完成的12个社区扩面到今年的22个社区新建任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惠民工程也在去年的基础上加大了投入。(张超)
新闻推荐
5月3日晚,小雨绵绵,一声响亮的电话铃声在包公镇党政办响起,带班镇领导张育武立即接听,原来是群众反映有人在盗采孟陶山林场山石。接到举报后,张育武委员立即组织当晚值班人员开车冒雨到林场...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