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响导乡农村环卫工作管理松散。经常出现由于清运不及时,垃圾成堆现象突出,一些卫生死角更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天蒸”,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针对这些问题,该乡及时调整思路,积极探索农环工作模式。通过半年来的走访调研,乡党委决定将道路面保洁、垃圾清运等环卫作业服务全面推向市场,推行公司化运作,实行“政企分离”。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项目实行公开招标,这一系列体制之“变”化带来农村环卫工作新气象。
变化一——
“消极应付”变“主动作为”
响导乡过去农环保洁人员大多是亲戚朋友,干活多少、质量高低与工资不挂钩,结果出工不出力,有的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保洁员俨然成为一种“福利”的象征。加之乡农环办人员多为兼职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精力参与管理,导致保洁不到位,垃圾清运不及时等诸多问题,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已和计划生育工作并列成为乡政府头等大事。企业化经营化后,公司对保洁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绩效考核机制,彻底改革了“大锅饭”现象,“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保洁人员工资提高了,工作热情增长了。
变化二——
“散兵游勇”变“专业保洁”
招标前,该乡保洁人员是一把扫帚扫到底,作业时尘土飞扬,过往群众避而不及,加之合蚌路、广响路车流量大,保洁人员缺乏安全教育,险象环生现象屡见不鲜。现在,公司对保洁人员实行统一着装,配备反光背心,每周一次安全生产和卫生保洁专业知识培训,公司负责人还实地到现场指导作业,提升了保洁人员工作水平,从而使农村环卫工作走向了专业化、规范化道路。
变化三——
“一阵风”变“常态化”
过去平时没人管、检查“一阵风”现象突出,一遇上级检查,全民动员,乡村干部一起上街捡垃圾、扫马路是正常现象,出现了“一抓就净,一放就脏”的尴尬局面,乡村干部和群众对此意见较大。而今,保洁定人、定岗、定时、定量,保洁人员每天8小时工作,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全天候在岗在位。河通了,水清了,道路干净了,垃圾不见了,这是常态化管理带来的新变化。
变化四——
“管干一体”变“监督管理”
企业化经营后,政府从原来的“管干一体”转变为单纯的监督管理,乡村干部从中彻底解脱出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各项经济社会发展大事之中来。同时招投标后,政府不是“甩手掌柜”,相反加大工作力度。乡村两级严格按照合同文书规定,每天不少于2次的督查,轻则警告纠正,重则按合同扣款,做到有奖有罚,响导乡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公开招标,市场运作是我县对农村清洁工程后续管养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县住建局部门表示,将继续研究农环工作新思路、创新工作新举措,不断提高农村环卫公共服务质量,改善群众人居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更好发展。肖劲松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今年以来,石塘镇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努力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全镇和谐稳定。一是加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加大各村(社区)主要道路、集市及学校的监控...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