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许庆勇
8月1日,《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发布。与旧版相比,新《守则》增加很多贴近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控制上网时间、会自护懂求救等与时俱进的内容简洁明了,非常“接地气”,不少家长、老师及社会人士为新《守则》叫好点赞;不过,删除“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引发争议,也被一些家长赞为一种理性的回归和社会的进步。
新守则更具时代性
据了解,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将原版《中小学生守则》和针对小学生、中学生的两个《日常行为规范》合二为一。现行的守则自2004年制定,迄今已沿用10年。
新守则一公布,便引起了肥东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肥东县教育局小教科长王幸福,一直关注着新版守则制定和修改。他认为新版更贴近时代。比如“爱祖国”的内容更为具体——“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讲文明”的要求是“尊敬父母师长,平等友善待人,言行礼貌得体,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护家园”的具体内容则是“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低碳环保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等。此外,新守则提出的“热心志愿服务”“控制上网时间”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说教少更易被孩子接受
肥东县长临河中心校王敏老师则说,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内容较合理,符合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与以往的守则相比,学生更容易熟记于心,并且注重可操作性。原来的守则内容太多,且交叉重合,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不易背诵。这次新修订之后,将原守则和原规范的内容合二为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内容少了,更易被孩子们接受。学生对于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更加明确。
校方呼吁应增加课外实践
元疃学校校长许良付认为,“《守则》中的很多道理学生耳熟能详,但如果没有经过多次的实践,使《守则》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很难落到实处”。“最简单的就是小学生训练过马路,每天带着孩子过马路教会他们看好红绿灯遵守交通规则,那么‘红灯停,绿灯行\’就不是一纸空文。”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新《守则》提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才能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才能真正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养。
新闻推荐
日前,梁园镇计生办部分领导干部走访慰问了南管村因病逝世的管孝炳老人家属,并送上了慰问金1000元,以感谢逝者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贡献。据老人大女儿介绍,老人一共育有俩女,膝下无子。在其...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