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的天气,记者冒着36度高温驱车50公里之后,又步行1公里的泥土路,来到了肥东县古城镇西庄村陈小户村民组。这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整个村民组只有几户人家。村里有对年逾7旬的陈兆贵、刘华云老夫妇(上图),今年分别为78岁和73岁。就是这对平凡的老人,却用爱心传递着一个传奇故事。
“弃婴”进了省级示范高中
1996年7月的一天,夫妇俩的大女儿陈端芹在娘家的棉花地里锄草时,发现一个出生不久的弃婴。弃婴的身边放着半袋奶粉、半斤红糖。于是心软的陈端芹就将这个弃婴抱回家中。当时,陈家老夫妇俩的7个孩子,大部分都已经成家生子,捡回的这个孩子让谁来抚养呢?为了挽救这条奄奄一息的小生命。老两口商定,以爷爷、奶奶的身份,把这个孩子接收过来。
老两口给这个苦命而又幸运的孩子取名为陈霞。从此后作为“养父母”,承担了小陈霞的抚养义务。
陈霞6岁的时候,邻村一对没有孩子的年轻夫妇提出收养她,老两口也欣然接受。但是,小陈霞进了那家门后,那名年轻的“母亲”却不拿她当人看待,经常毒打小陈霞。刘华云看不下去了,于是又将小陈霞接回了家。
一晃小陈霞到了读书的年龄,爷爷、奶奶决定送她去学校读书。小陈霞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到了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需要户口,陈霞却没有。老两口只好到处声援,希望能解决陈霞的户口问题。后来,在镇妇联等部门的帮助下,问题终于解决了。
陈霞是个争气的孩子,放学回家后,除了干家务,就是做作业、看书,到了中学之后,学习成绩仍然在全校拔尖。中考的时候,又以716分的成绩被省级示范高中肥东一中录取。
命运多舛多方相助
在陈霞高二那年的暑期,又不幸遭遇了车祸,整整昏迷了12小时之后,才被抢救过来。此后一度染上了恐惧症,思维出现混乱状态,对学习影响很大。为了尽快让陈霞恢复正常,老两口及其家人多方求医问药。恢复正常后,陈霞没有放弃努力,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跨越。
陈霞说,自己能有今天,首先要感谢爷爷、奶奶。为了省钱让她读书,爷爷每天只能抽最孬的香烟,喝最便宜的烧酒。爷爷奶奶共有7个子女,基本都没有读书,却让陈霞读到了高中,考取了大学。
陈霞一路走来,也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十八年养育,无怨无悔
陈兆贵、刘华云老夫妇俩住的是3间低矮的小平房,得知记者登门来采访,老两口很激动,说这么热的天还惊动了你们呢!感到非常“抱歉”。在与记者交谈的过程中,爷爷陈兆贵坐在锅灶前边烧饭,边与我们聊天。奶奶刘华云在准备中午的菜——一捆南瓜秧。高温下,低矮的小平房内犹如一个火炉。提起小陈霞时,老两口却说:“我们家穷,让她在我们家受苦了!”
(实习生 陆慧 谢芸 本刊记者 叶昌国 文/图)
新闻推荐
安徽合矿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智能清淤挖掘机,日前在肥东县岱山湖湖面上自由航行,并在水深5米的区域内进行清淤作业成功测试。这是全国第一台深水智能清淤(挖掘)机,具有深水挖掘、...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