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陈军 刘咏平 稿件采写:本刊记者 王峰 赵杰 文\图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用“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而在肥东县八斗镇,还真有一处曹植的古墓。三国时期,合肥作为一处重要战场,留下来诸多三国遗址,据说曹植一生曾三临肥东八斗,而他去世后百姓为纪念他特地修建了著名的衣冠冢,流芳百世。
曹植衣冠冢的由来
肥东八斗镇横贯江淮分水岭脊,历史悠久,地缘重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合肥和蚌埠间的驿站。八斗镇名源于“八斗岭”地名简称,不过历史上叫做百荒丘,又称百子桥。
在当地群众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八斗中学围墙外的“曹子建之墓”遗址。虽然此地现在已经变为一片耕地,但在田野中的衣冠冢格外醒目。在田里耕作的老农还清楚地记得,这里就是当地群众为纪念曹植,撮土而建的衣冠冢。
那么这个衣冠冢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传说呢?说到这里,当地人侃侃而谈,说起了衣冠冢的由来。
曹植于百荒丘情有独钟,据说他一生曾三临肥东八斗。曹植第一次率军队前往合肥,途经百荒丘,为干旱的百姓挖出一口大井;而他奉命督学时,有意第二次经过百荒丘,与百姓一番交谈后,吩咐随从掏出银两在村子建所学堂;曹丕即位后,曹植屡遭迫害,瑟瑟秋风中,他一路逃难第三次来到百荒丘。来的晚上,月如钩,夜色凉薄。意兴阑珊中,曹植坐在茅屋内品尝百姓送来的小窖酿造,听着久违的亲切话语,他的心情老怀大慰。
在百荒丘呆了数月,曹植惴惴不安的心境渐渐有些平复。为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曹植匆忙中落下衣冠、笔砚、镂金枕,悄然前往山东。
几年后,曹植在河南淮阳病逝。百荒丘百姓闻知,悲恸万分。村民自发捐款募物,将曹植留下的衣冠埋在学堂西,是为衣冠冢。衣冠冢正前方一字排开三块田分别雕刻成砚台塘、笔架山。在距曹植衣冠冢东南方三百米处建了座庙,庙里供奉洛神泥塑像,以慰藉曹植和甄氏的相思之苦。而后,百荒丘择日请来附近乡绅聚会,郑重声明,百荒丘从此更名“八斗陵”,因在江淮分水岭上,后又叫做“八斗岭”。
仅存的三步两眼井
建安十八年初夏,曹植率部前往合肥城,途经八斗镇,挖出一口大井,就是现在保存完好的三步两眼井。
据说当时正逢干旱季节,兵马缺水不堪。一天晚上,月光如水银般泼洒在地上。曹植心中郁闷,踱步出帐。远远地听见叹息声,便走了过去。到了跟前,才发现是位老者蹲在龟裂的田地里黯然神伤。曹植悄然问道:“老人家,此等大旱,竟无良策吗?”老者慌忙起身应道:“禀三公子,百荒丘十年九旱,唯有掘井挖塘,奈何小老儿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曹植闻言,沉思不语。返回营帐后,命人召齐幕僚,挑选有经验的士卒连夜选址,等候第二天一早即开始掘井挖塘。是夜,月华如水,百荒丘一片沸腾声。
十几日过后,三口水井和一座大塘在众人的欢呼声中顺利竣工。白云悠悠千载情,物是人非中,当年仅存的三步两眼井依旧在静静地叙述着那段悠远的往事。
在现场,记者发现,这口古井井体呈锥体形,口小体大;井口青石材质,井体用青砖砌就而成,井壁被磨得光亮。除了周围的小井口被堵上之外,其他保存完好。“这口井的奇特之处在于它建在江淮分水岭的最高处,大井周围三步一口小井,这些小井可以盛积污水,不让污水流入大井而污染水质,具有环境保护之效”。当地居民争先恐后地告诉记者:“这口井即使在最干旱的季节也没有干涸过。传说当年八十万官兵都是靠这口井生活的”,“多少年来,这条街上的人家也都靠这口井生活,井水有点咸,现在多数人家有了自家的井,这口井不再用了。”
渴死八斗岭的传说
提到“八斗岭”,自然让我们联想到“曹植渴死八斗岭”的传说故事。而这个故事与当地人所说的,却有一些出入。
据《合肥县志》记载,三国时期,魏王曹操次子曹植,字子建,时为文坛“八子之一”文才卓著,能七步成诗,誉为“天下文章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曾随父伐蜀驻扎此地(古称鱼山),时值大旱之年,塘坝龟裂,沟渠断流,街中较深的三步两眼也干涸,子建因劳顿、疲乏、断水,渴死并随葬于此。
据说有一年,曹植跟随曹操来到合肥。一天,曹植办完军务,带着一个随从,纵马驰骋,一口气跑到梁园东北角一个岗头上,觉得累了,便在岗头一棵树下休息。谁知随从一时大意没有拴好坐骑,马挣脱缰绳下了田,把庄稼糟踏了一大片,闯下大祸!曹植正准备处死这个随从时,一个农夫走了过来,说:“你们莫哭了,你别看现在庄稼长得青幽幽的,只要十天半月不下雨,就全完啦。求你不要执法杀人,但请你在丞相面前,给百姓讲讲好话,开条河吧,有水才有粮啊!”
曹植回府如实禀报,曹操果真免了随从的死罪,答应战局平定,就来开河。谁知曹操没有统一天下便死了,曹植的哥哥曹丕继了位。被放逐的曹植穷愁潦倒,却一直记着答应给合肥北外乡开河的事。
于是,曹植来到合肥请求张辽相助,却一等再等了无音讯。地里庄稼颗粒无收,村里人都走光了,而曹植却固执地守在那里等待张辽的到来。天上是火辣辣的太阳,大树都枯得不挂一片叶子,曹植等啊等啊,终于干渴得倒在岗头上死了。第二年春上逃荒的村民们回来,才把曹植的枯骨安葬在这里,给他下葬的那天,人们唱了一首悼歌:“天下奇才曹子建,文章一石得八斗;为了百姓解干旱,渴死荒岗天地愁。因为当时人们都说:天下人才共一石,曹植独得整八斗,于是人们就把诗人长眠的无名荒岗,起名叫“八斗岭”。
当然,这仅仅是传说故事,却让八斗这片神奇的土地名扬天下。
新闻推荐
今年,我县新增规模设施栽培蔬菜基地2500亩、水生蔬菜基地5500亩、露地蔬菜基地4300亩,合计12300亩,基本保证了“伏缺”期间全县的蔬菜供应。连日来,肥东县陈集镇蔬菜种植户们在大棚里采摘蔬菜...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