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李丽娟 文/图
推行差别化扶持政策,是“输血”和“造血”的辩证统一,是加快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有力抓手。近年来,肥东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落实民族政策,实施差别化扶持发展策略,全县呈现出各民族群众团结和睦、经济协同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民族乡村发展
从2012年起,肥东县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由每年40万元增加到70万元。每年积极争取省、市民委的项目10个以上,资金达330万元左右;省、市“共同发展”提升行动每年支持该县民族乡村、民族企业、民族合作社项目资金近千万元。在“十二五”期间,累计争取省、市民委及有关部门项目135个,筹措资金4222万元,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基本实现了村村户户通起来、路灯亮起来、家用电器转起来、村庄绿起来、村容村貌美起来。省、市、县三级项目及资金的集中投放,有效改善了民族乡村发展条件。
扶持特色农业发展推动民族地区产业调整
依托民族乡村良好的区位优势,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近郊型现代农业产业。截至2014年底,牌坊乡建成蔬菜生产面积1.6万多亩,杭椒生产基地成为全国第三大生产基地,是合肥市唯一一家上海世博会蔬菜指定供应基地。该乡60%少数民族群众从事特色蔬菜生产,户均年收益达1.5万元以上。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步伐,民族乡村成立民族合作社4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2个;建成“一村一品”国家级示范村1个、省级示范村2个。
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民族群众增收致富
该县制定出台《肥东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返乡创业的意见》,在项目用地、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等方面倾斜,免费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服务。对回乡创业的少数民族企业白氏服饰,政府提供全程贴心服务,解决从最初办理各项证件,到企业招工等问题,目前该公司“白海旭日”品牌系列服装覆盖华东地区各大城市。出台支持商贸服务业促进政策,组织桂和公司、白氏服饰、真诚鞋业、新晟天工贸等民族企业参加中国(青海)清真食品用品博览会、中国安徽(合肥)农副产品交易会、中国宁夏回商大会等各类展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2014年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该县“永江”牌绿色大米、桂和牛肉产品供不应求,成交近500万元。目前全县民族企业发展到38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2家,总产值达7.8亿元;在民族企业就业的少数民族群众,人均月工资在2400-3500元之间。
推进特色村寨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2014年,该县整合各类资金2400多万元,推进牌坊乡特色村寨等民族项目建设。高起点编制了《牌坊村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突出回族、满族民族元素,努力传承回族、满族建筑文化,把村庄当作特色乡村旅游景区来规划、把基础建设当作景点来设计、把居民房屋当作小品来改造。按照“保护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和“民族文化有形化、文化载体项目化、文化成果精品化”的要求,陆续实施了特色村寨村口景观、回族满族民居改造、千柳牌坊、回族牌楼、民族文化广场、文化墙、千柳公园、满族索伦杆等建设项目,营造出浓郁的回族、满族村寨特色氛围。结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肥东县引导牌坊乡农业产业向休闲、观光等城郊型、体验型农业发展转型,让“土鸡蛋、清真牛肉、油香、千柳杭椒”等少数民族特色美食与“民族风情一日游”等民族特色旅游项目深度融合。与此同时,该县还以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为抓手,在3个民族村和3家民族企业建设3个LED电子显示屏、6个不锈钢宣传栏及2处民族团结宣传画廊。
新闻推荐
6月28日12:09,随着和谐号G7452次列车的驶入,缓缓停靠在合福高铁长临河站,标志着位于巢湖之滨的古镇长临河,正式迎来了自己的高铁时代。合福高铁长临河站建筑面积3997平方米,其整体设计...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