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晓峰 文/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肥东县的一位陪读妈妈在陪读的三年时间里,她用自己的坚持绣出了一幅6米长的《清明上河图》,附近邻居都亲切地称她为“陪读绣娘”。如今,为了给自己的女儿筹学费,她希望将这幅图出售。
巨幅绣品叹为观止
绣十字绣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刺绣方式,不过当记者看到这幅《清明上河图》时,也不得不为其竖起大拇指。这幅绣品长6米,宽约60厘米,是陪读妈妈李玉霞历时3年一针一线完成的作品。在这幅绣图上,形形色色的人物、牲畜、车轿、船只、流水、绿树、青山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尤其是一些细微的人物造型,也被她用针线勾勒得精美绝伦,清晰再现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更令人惊叹的是,绣品的反面也非常工整,没有任何线头。
“十字绣不简简单单是一针一线穿来引去,它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的宁静致远的感觉,因为在绣十字绣的时候不能有半点马虎和分心,只要一走神整幅作品就会全部弄错。”正是这样一种魔力让李玉霞对十字绣深深迷恋。
李玉霞家里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正在淮北师范学院上大学,小女儿则在肥东三中读初中。由于李玉霞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平时没有人照顾两个女儿,在大女儿上高一的时候,李玉霞便辞职一心照顾两个女儿的生活起居,当起陪读妈妈。
“陪读的时候,每天就是给女儿们烧饭、洗衣服,为了不影响她们学习,我连电视都不敢看。为了打发时间,我便开始尝试搞起十字绣。”由于以前做过针线活,十字绣对于李玉霞来说没有太大挑战,于是她花了800多元钱购买了6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原材料,开始挑战自我。
为做榜样坚持三年
从2012年到今年的6月份,李玉霞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这幅6米长的绣品,连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坚持了下来。“有好几次都想放弃了,我的小女儿就鼓励我说,‘妈妈你不能半途而废啊\’,为了给女儿做榜样,我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李玉霞说,每天除了做饭、干家务外,她的其他时间都耗在了绣这幅作品上。“女儿晚上学习到几点,我就绣到几点,最多一天能绣十几个小时。”
众所周知,《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画家张择端所做,属于我国的一级国宝,在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品。据李玉霞介绍,这幅《清明上河图》绣品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和城内街市三个段落,采用了全针、半针、勾边等针法,一共用了49种颜色。长卷上的男女老少、车马牲口都栩栩如生,整个场景的刻画也是精细入微。
“我认为最难完成的还是桥梁这段了,这里人物最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各种各样的树木,绣的时候特别困难,绣不直,就得赶紧一一退针。”看着铺了整整一地的《清明上河图》,李玉霞尽情享受在一针一线的宁静世界里。
都说绣十字绣是会上瘾的,那种绣完之后的成就感,让人欲罢不能、久之成习惯。这不,刚刚完成了《清明上河图》,李玉霞又有了新的计划。“我准备再花3年时间绣一幅6米长的作品出来,不过具体绣什么我还在考虑之中。”
为女儿学费欲出售
“现在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我丈夫一个人,等于一个人要养活四口人,每个月的收入只够糊口,女儿马上新学期学费就是五六千,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说到这,李玉霞顿了顿,眼睛有些湿润。
不过,令李玉霞欣慰的是,两个女儿学习成绩都非常优异。“我老公常说,虽然咱们家里经济条件不富裕,但我们有两个宝贝女儿,她们就是我们的最大财富。”
据了解,李女士的大女儿为减轻家庭负担,在学校一直都在勤工俭学。“她经常打电话回来跟我说,妈妈我今天很累,我今天放学就去发传单一直发到晚上。”每次听到这些话,李玉霞心里就很难过。“马上大女儿要放暑假,她说想利用暑假去敬老院做义工,这让我很感动。”
为了给女儿筹学费,李玉霞还接了一些手工活,每天能赚20多元钱,但依旧不足以供女儿读书。“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出售这幅绣品,为女儿筹集学费。”为了给女儿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李玉霞如今想出售此幅十字绣,您如有意想购买此绣品,可以拨打李玉霞的手机电话:14790910277,与她取得联系。
新闻推荐
“现在农民手中使用的一卡通小存折真是太方便了,无论什么补贴款项,都能及时打卡发放,我们心中一目了然”,家住古城镇东庄村的张广明在镇村干部巡查涉农资金打卡发放情况时,感慨地说...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