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VR小镇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
合宁高铁穿越新东城
肥东地处江淮腹地,汇江淮之灵秀,融南北之风情,传统与现代辉映,自然与人文益彰,素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之称。
近年来,该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集约发展为导向、科技进步为支撑、创业创新为动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发展,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一座活力之城、创新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县域第一方阵
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6.1亿元,同比增长8.1%;财政收入56.6亿元,增长1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7亿元,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7.7亿元,增长13.2%,其中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74.7亿元,同比增长18.4%;工业增加值334.1亿元,同比增长7.7%,规上工业增加值225.9亿元,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7亿元,增长16.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68元,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10元,增长9%。金融存款余额474亿元,贷款余额344.4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元,达141.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9∶65.4∶23.7。全年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285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外资1.26亿美元,增长8.9%;外贸进出口总额1.97亿美元,增长42.2%。今年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7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入库税收总额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创新驱动下的制造升级、投资升级、消费升级,是肥东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为肥东打造了制造强县的“金钥匙”。
下好创新“先手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实践证明,在创新面前“无问西东”,谁下好了创新“先手棋”,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谁就能掌握发展主动权。近年来,肥东县实施技术创新培育滚动计划,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帮助和指导企业创造条件进入省、市企业技术中心。中原内配等8家工业企业被新评为2017年度合肥市企业技术中心,春华起重被新评为2017年度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该县已建成获得批复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7家,累计55家。综合运用示范企业奖励配套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品牌质量。凯利粮油等3家企业被新评为市级品牌示范企业中心,累计19家;合矿机械等5家工业设计中心新评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累计建成22家,其中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分别为2家和20家;获得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9家,进入合肥市两创产品目录15家企业,共29个产品。在未来,肥东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融入安徽省“创新型强省”建设和合肥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建设,充分集聚创新要素,统筹推进“三重一创”,用活用足优势资源,打造县域创新的肥东样板。
两化融合促发展
为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该县加速制造业结构优化,助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截至2017年,该县共有2家“智能工厂”和34个“数字化车间”获得市级认定,8家企业获得国家级及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推荐的安徽华星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基于物联网无人值守智能车库控制系统”申报安徽省第五批信息消费创新新产品并获认定。同时,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鼓励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行业云制造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等制造业服务平台为工业企业提供信息化设备租赁、大数据应用以及软件应用等服务;推进主城区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全覆盖,预计今年6月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营。
做强“平台”与“载体”两大支撑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该县强化开发园区的平台作用和创新创业孵化器的载体效应,加大工业园区基础建设投入,打造肥东经济开发区和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两大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完善各项服务保障,使园区项目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新建县城污水处理厂三期和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新改建污水管网176公里,铺设燃气管道210公里,初步形成了以肥东经济开发区为聚集地的农副食品加工和机械产业基地,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为聚集地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基地,两个园区累计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144户;合肥上海产业园的正式获批,为打造合肥上海双城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了对外开放平台。另外,加强了双创服务平台建设,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营。目前入驻第三方服务公司19家,对接签约县内各中小企业216家。同时,建立合肥荣电智能小家电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中盐红四方“众销”服务平台2个,与大连亿达开展合作建设软件产业园,与安徽路网公司、网龙公司共建合肥VR小镇,机器人特色小镇等产业平台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政策引导优化投资环境
肥东县围绕省市政策热点,制定完善了《肥东县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创新现代产业体系。出台《肥东县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行动计划》,对标“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工业“传统产业高端化、优势产业集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生产制造智能化、企业发展常态化”。围绕产出密度、产出效益等关键指标优化设置,出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工作实施意见,对进入重点产业企业目录的企业在项目要素、支持政策申报等方面优先保障,并享受贷款贴息补助,2017年兑现企业贴息近1000万元。出台扶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和实施细则,组织兑现2016年扶持政策资金2700万元。全面贯彻落实降本减负政策,开展降本减负工作督查,推动各项降成本政策的有效落实,据统计,全年为企业减轻各类税费负担2亿元。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搭建产销合作、银企合作平台,组织了2017年度肥东县产需对接会和银企对接会,组织荣电实业、西巢集团等6户企业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暨消费电子博览会。
谱写“制造强县”的华丽篇章
从“解放思想”到“全面发力”,从“亮剑冲锋”到“只争朝夕”,从“与时俱进”到“等高对接”,近年来,肥东县积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结构优化,助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肥东县还启动实施以数据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为载体的“万千百”创新工程,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从基础应用、单项应用向集成应用、创新应用、产业链协同应用转变,一个大富美强的现代化东部新城,正在庐州大地上崛起。
伴随合肥市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肥东县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肥东县将坚持产业为要,着眼于壮大经济总量和优化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着力于培育产业、发展产业、壮大产业、振兴产业,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高质量的供给、需求、配置、投入、产出循环,力争在实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四个强县”“五个翻番”目标基础上,打造经济总量千亿县、财政收入百亿县。
新闻推荐
针对龙泉山垃圾场专用公路路面断板、沉降、破损严重等实际问题,近日,县交通局主动对接,与合肥市生活废弃物管理中心实地...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