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东新闻 > 正文

两个教育世家讲述肥东教育故事

来源:肥东晨刊 2018-09-11 01:02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肥东历来尊师重教,坚持走“教育强县”战略,突出发展基础教育事业,为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了大量优秀生源。读书不易,从教更难,教育兴则国兴!两个教育世家穿越半个世纪,与三尺讲台结下不解之缘,从学风、教风乃至家风都一脉相承,几代人共同见证了肥东教育改革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前夕,记者走进肥东县两个教育世家,跟着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和新时代年轻教师一起追寻往事,畅想未来,穿梭在时空隧道里,倾听关乎肥东教育的那些年、那些人和那些事。

七十年传承“夫子志”

“汪老师”,这一称呼对于龙塘学校的汪卫东老师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在家里有人这样称呼的话,则不知道具体在叫谁,因为汪老师家里有三位“汪老师”:汪卫东老师的爷爷——老汪老师已经驾鹤西去、汪卫东老师的爸爸——汪老师和汪卫东老师——小汪老师。家里如是区分。

同为教师,汪老师一家真可谓是七十年传承“夫子志”,为肥东教育事业贡献了三代的力量。汪老师2003年从教育一线退下,出于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即便是离开了教育岗位,他依旧会经常翻阅小汪老师的书本、教案,遇到有些问题,还会和小汪老师一起讨论如何教授。汪老师已退休十余年,这位教育事业的前驱者,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虽所教学科与儿子、儿媳不一样,可也会认真聆听晚辈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从动荡不安的旧中国走出来的老汪老师,深知生活之不易,深知教育之重要,老人家把自己的大半生精力都交给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从不浪费一张纸,从不丢弃一个笔头,把学生当孩子,把书本当事业,全身心扑在自己衷心热爱的教育事业上,如今,虽然离开教育岗位十余载,曾经的学生也已白了头、退了休,可尊师重道的虔诚却一如当初,闲暇之时,也会来看看汪老师,聊过去,聊现在,汪老师也会立于旁侧,听父亲讲述那曾经的过往,从中汲取精华,把好接力棒,扬帆再起航。

教鞭传承到汪老师手里时,已至二十一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候,条件很简陋,教室、桌子都很破,教材也很简单,主要是语文、数学,课外书籍更是稀缺,学生们除了上课,还要回家干农活。不过,虽然那个时候生活很艰难,但是同学们劳动热情高,生活得也简单快乐。”汪老师如是说。

听着父亲深情地回忆往事,小汪老师的心里也是无限感慨。相较于爷爷、父亲,自己的工作条件、环境那要好上很多。虽执教于农村学校,可是近年来,学校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新建了食堂、宿舍、厕所,改建运动场、改善办学条件,增加课桌椅、教师办公桌椅、录播教室设备、空调、班班通设备、文件柜、校园监控设备等,在校人数也翻了八倍之多。小汪老师也变成了学校教导主任。随着精细化特色管理的逐步推进,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创造了肥东县中考多次的优异成绩。学校实行全封闭式寄宿制管理模式,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五彩绚烂的乡村少年宫活动课、一年一度精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的少先队、团总支活动,推动了龙塘学校素质教育蓬勃发展,收获了累累教育硕果,也赢得了老百姓良好的口碑。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七十年悠悠岁月,襁褓婴儿步入古稀之年,然教育的大旗在三代夫子手中坚定传承,且旗帜愈来愈鲜艳,为学子们燃蜡铺路,为“中国梦”固基筑魂。

父子校长的变迁

父亲王金川教过私塾,当过张集中学校长,兄弟三人都从事教育工作,唯一的女儿陈艳茹也成了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王永璋一家三代人都在肥东教育战线上默默奉献着。

站在从教的第40年个年头,王永璋最大的感受就是肥东教育的发展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王永璋,1962年生人,1979年9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张集小学、杨塘中学、草庙中学、三十埠中心小学任教,2006年进入肥东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先后担任会计、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校长,现在担任学校的党总支书记。见到王永璋是在他的办公室,得知他大病初愈,话说得多了,就会感觉气息明显跟不上。但是在回顾父亲从教的经历时,他显得兴致勃勃。父亲王金川是个教过私塾的先生,德行很高,他的言行举止对王永璋的影响非常大。记得在梁园小学的时候,校园条件很不好,都是草房子土墙,校舍坏了都是自己修,感觉父亲那时候都自带奉献精神。教师住校,大家晚上集体办公,相互学习,以校为家,淳朴且纯粹。后来辗转从张集小学转到张集中学,父亲一直担任着高年级的算术老师,同时担任学校的会计、主任,最后在张集中学校长任上退休,因为他治学严谨,造诣很深,退休后,学校还对他进行了返聘。

王永璋的小学是在下王祠堂上的,祠堂改造成的学校条件十分有限。趴的桌子是用向日葵秸秆和泥垒起来的泥桌子,屋顶是漏的,一到下雨天,学生都打着赤脚泡在水里。没有电灯,天阴的时候就黑乎乎的在屋子里上课。那时候教育的投入很少,学校的建设用现在的流行话说叫做众筹。初一的时候,学校因为要修路,要求学生在报到的时候先要带上几百斤沙子……如今,一栋栋专业设计的教学楼拔地而起,钢筋混凝土,结实耐用,教室里宽敞明亮,教学设备都是电子化触屏,王永璋说,这要放以前想都不敢想。即使这样,每年的教育投入还在增加,感觉现在政府为教育投入是真心舍得!此外,更加重视对教师的专业提升和业务培训。以前全部靠自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去师范进修的。新教师不会上课,就拜老教师为师傅,用土办法手把手教,一节课一节课带,再就是听听公开课,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现在每年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都会有针对性地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实际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换代升级,更好地适应新情况,新要求,以期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目的。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的同时,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多锻炼和成长,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人生价值。

女儿陈艳茹接棒当教师,让王永璋很是欣慰。他时常告诫陈艳茹和年轻教师,做人要知足,还要知不足,做教师更是如此。知足者常欢乐,知不足,每有进步。

张华许燕昂卫明本刊记者李丽娟文/图

新闻推荐

美丽乡村建设让梁园镇处处有“风景”

曾经的黑臭池塘变成景观池塘,种上了睡莲。晨报讯“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就这两年变化最大。”在肥东县梁园镇护城社区中...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两个教育世家讲述肥东教育故事)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