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迎着朝阳走进公司大门上班时,他已经忙碌在管道抢修第一线;当人们踏着薄暮下班回家时,他又奔赴下一个供水抢修点。冬天一身霜,夏日一身汗,晴天一脸灰,雨天满身泥,这就是县自来水厂安装公司抢修队副队长崔建飞给同事们的印象。记者在一处管道维修工地见到了满头大汗的崔建飞,从一名管道土方工慢慢成长为一位管道维修骨干,再到现在的维修带头人,工作、职位虽然发生了变化,可他对工作的热爱没有改变,为用户服务的态度没有改变,勇于奉献、敢于冲在第一线的精神没有改变。
刚参加工作那会,崔建飞只有20岁,他带着一颗懵懂的心,来到了这个他非常热爱的单位,满怀激情一干就是10年。这些年,工作、职位虽然发生了变化,可他工作的热忱没有改变,为用户服务的态度没有改变,自我奉献的精神没有变,自始至终都坚持奋战在管道维修的第一线,每时每刻都舍不得放下手中那把使用多年的管钳,他热爱管道维修工作,管道维修同样也离不开他。
在抢修队工作有几个特点:一是时间不固定,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八小时内外,不论节假日,只要出现漏情,就要立即维修;二是地点不固定,不论是居民家中还是大街小巷,不论是城区闹市还是荒郊野外,供水管线都有爆漏的可能;三是工作量不固定,有时赶上气候变化或管网压力变化,一天会发生几起甚至十几起漏水事件。所以抢修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每个人都必须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365天天天如此。遇到像2015年肥东县三十年罕见的寒冷天气和2017年这样的雨雪冰冻应急状况,更是风雨无阻、不分昼夜。一有情况,他带领抢修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勘察情况,分析原因,制定抢修方案,安排部署抢修工作,有时候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参加工作这十多年来,崔建飞的足迹踏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维修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下水管道,更换了成千上万个阀门、接头。一直以来,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无怨言,“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成为他工作中的座右铭。
本刊记者杨荣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柳文)日前,经专家委员和公众代表推荐评议,许惠春等15人入选3月份“安徽好人”。他们是:省吃俭用化名“李记”捐款...
肥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