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罗晓薇 文/摄) 以“包公故里、肥东杭椒”为主题的“2019中国·肥东首届杭椒节”落幕后,被评选为“椒王”的肥东县牌坊乡翠竹家庭农场负责人元运竹更“火”了。2016年7月,他舍小家为大家,不顾自家农场被水淹、受风灾,连续多日在抗洪一线,被网民亲切地称为“爱心瓜哥”。如今,他引入“黑科技”从事农业生产,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日前,记者来到翠竹家庭农场,只见农场道路整洁、环境优美,路两侧的薄膜大棚一眼望不到边。“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这里到处都是荒地,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谈起5年前创业之初的情景,今年49岁的元运竹感慨万千。
2014年,在外地工作多年的元运竹返乡和几个合伙人创办了这个农场,种植冬瓜、西瓜、白菜等蔬果。由于前期投入较大、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农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4年第一季度就亏了50万,2016年夏天的龙卷风把农场的大棚、电线杆全部摧毁。几个合伙人后来全部都退出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顶着。”
此后,元运竹开始着手农场转型、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引种火龙果、精品南瓜、杭椒、草莓等一批经济价值较高的蔬果,并和省农科院、江淮园艺等单位合作,引进科学的管理种植技术,安装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农场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在翠竹农场大棚内,记者看到上千株火龙果生长旺盛,形似仙人掌的根茎翠绿肥壮,一颗颗红彤彤的火龙果挂在枝头。“别看个头小,但口味很好,生产过程无污染,施有机肥,很受市场欢迎,现在能卖到15块钱一斤。”元运竹说。
他介绍,每个大棚内都装有实时监控土壤温度和湿度的设备,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以机器喷灌、滴灌为主,做到精准灌溉、施肥、控温。不仅如此,为防止虫害侵袭,大棚里还设置粘虫板、智能防虫灯等设备,充分运用科学手段“驱虫”。
“3号大棚,气温33.4℃,湿度67.84%。4号大棚,气温41℃,湿度34%。”元运竹打开手机,进入一个智能监控APP,可以清楚地看到火龙果大棚温湿度等信息。据其介绍,每个大棚都装有实时监控设备,后台数据可在手机终端查看,便于采取应对措施,保证植物在适宜条件下生长。
目前,农场种植各类蔬果500多亩,年产值1000万元。“下一步,我还要继续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发展集种植、观光、采摘、科教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带动更多群众共同致富。”元运竹告诉记者,他打算为农场的农产品注册品牌——“红石榴”。“石榴象征着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代表着大家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新闻推荐
近期,肥东县店埠镇新城社区计生协走进肥东六中小学部开展义修活动。本次主要维修学校坏掉的桌椅,志愿者们干得热火...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