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王海洋
“三虹飞架,深堑险壑变通途;帆影婆娑,鱼米之香飘四海;花吐芬芳,两岸鸟声啼不断;绿带束腰,婀娜多姿如此娇;楼亭水榭,欢声笑语飞满天。 ”这是祖居肥西县派河边的一位老人,为开通的派河三桥即兴写下的诗句,也是该县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的真实写照。
“和谐肥西的建设离不开法治肥西的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也离不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肥西县委书记陈晓波、县长李海鹰对前来采访的我们强调说。在“一五”至“四五”普法教育工作中,该县都曾获得省、市普法先进县等荣誉。随着“五五”普法依法治县的深入开展,肥西县已成为一方投资发展的热土,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和全面进步。 2009年,该县实现生产总值195亿元,财政收入20.16亿元,GDP全省县级第一,财政收入全省县级第2位。
保障篇强化领导抓普法
早在“五五”普法启动前,肥西县委、县政府就在认真总结“四五”普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健全机制,完善措施,力争“五五”普法再上新台阶。
为了确保“五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肥西县普法领导组先后4次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县委书记亲自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县委、县政府及时下发了[2006]17号《关于转发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2006]18号《关于“十一五”期间依法治县工作意见》等有关文件;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迅速召开了“四五”普法总结表彰暨“五五”普法动员大会。布置了全县“五五”普法启动实施的相关事宜,做到了县乡普法步调一致,推进顺利有序。
为了强化组织队伍建设,肥西县及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依法治县法制宣传教育、法治肥西创建领导组织,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普法、法治乡镇创建领导组,每年因人事变动也作了相应调整充实。县及乡镇普法办公室配备专职副主任,专司普法、法治肥西创建工作。健全了县、乡、村、组四级普法网络。依法治县法制宣传教育领导组及法治肥西创建领导组制定了议事制度、工作职责、成员单位职责、办公室职责。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形成统筹指导,分工负责,具体实施,层层落实,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推进篇 突出重点抓普法
在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肥西县以“法律六进”和“江淮普法行”活动为载体,根据普法对象的不同层次,因时因地制宜,分门别类施教,将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使普法宣传教育达到集中宣传经常化、干部学法制度化、送法进校特色化、法律下乡系列化、社区普法网络化。
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五五”普法启动后,肥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总体要求,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并制定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八项制度》,发放领导干部学法登记卡,建立了领导干部学法档案。
抓好公务员及行政执法人员的学法用法。各行政执法机关把执法效果作为“法律进机关”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进一步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程序公开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有力促进了各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争创学法用法示范机关,争当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今年3月,该县公安局被授予安徽省“学法用法示范单位”荣誉称号,三河镇被县政府确定为依法行政示范点。
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自身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为进一步推进全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肥西县综治委、教育局、司法局从政法各单位遴选文化程度高、法律知识强的59名干警担任县内59所大中专学校和中心校的法制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定期、不定期地为学生上法制课。另外,该县还把民办学校作为法律进校园的重点,先后组织报告团到行知实验学校、大地中学、长江中学巡回报告,以案释法,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另外,各学校还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阵地,通过举办法制讲座、知识竞赛、班队会等活动,让学生熟悉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法律素质。
抓好农民和外出打工人员的法制教育。肥西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而且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经常出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件。因此,抓好这些普法对象的普法教育仍是肥西一项工作重点。近年来,肥西大力开展进村入户“十个一”活动的同时,还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街头法律咨询等送法下乡、送法到农户。广泛向农民和外出打工人员开展法律知识宣传,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其中,山南镇等单位每年春节期间,都将外出打工的人员集中到镇政府,向他们宣传和传授相关法律知识及打工维权方面内容。小庙镇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农民工维权工作站”,帮助农民工维权。
抓好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为了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和法律宣讲能力,在“五五”普法中,肥西县在每个社区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每个社区建立一套居民学法制度,设立一个法制宣传橱窗,配备一套法律图书,开设一个法律咨询窗口,建立一支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活动。社区还经常组织演出一些群众喜闻乐见法制文艺节目、送法制电影、评选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寓教于乐,丰富辖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另外,该县的法治广场和法治一条街也已投入运行。
优化篇学用结合抓普法
优化法治环境,是实现经济腾飞的翅膀。在“五五”普法和“法治肥西”创建中,肥西县坚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把重大决策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法律政策上的失误。
第一、以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为切入点,突出抓好行业依法治理工作。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肥西县依法制定出台了一批规范性文件,对加强依法行政、规范行业管理、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各行政执法单位和管理部门强化效能建设,紧紧抓住“公示”、“承诺”、“监督”、“追究”四个环节,推行和建立了以政务公开为核心的首问负责制、执法责任制、公示制、执法过错追究制。“五五”普法期间,该县还把政务公开作为各单位依法行政、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考核加强监督,并形成制度。凡涉及政务、经济、财务收支、建设招标、人事任免、招考录用、房屋拆迁安置、耕地征收补偿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事项,特别是在城镇建设、房屋拆迁安置方面都进行公开。因城镇建设需要对拆迁户丈量面积等,都先进行张榜公布两次,再到“肥西报”上公示,每个环节都坚持公开,全方位、多渠道地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以依法治村为切入点,突出抓好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理、民主管理”的要求,帮助基层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和依法治理章程,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凡是村(社区)里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交由全体村(居)民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决定,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第三,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五五”普法以来,肥西县先后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人员对农业、道路交通、城建、市容、校园环境整治、计划生育等部门的执法和依法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和视察。通过制度的约束和作风的整顿,司法及行政执法人员基本做到了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较规范的执法行为,有扎实的工作作风,树立了较好的执法形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目前,肥西县已有12个乡镇被命名为“平安乡镇”,287个村被命名为“平安村居”,80所学校被命名为“平安校园”, 73家单位被命名为平安单位,其中平安企业21家,平安物业小区15个,8000余户家庭被命名为平安(和谐)家庭,零发案、零上访村居覆盖面逐年扩大,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指导下,肥西在普法依法治县、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必将发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新闻推荐
法院查明真相驳回诉请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