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21日中午,金寨县梅山镇红石村发生一起溺水事故,江店第三小学一名14岁的五年级小学生不幸落水身亡。随着暑假开始,各地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又进入了高发期,接二连三的事故发人深思:暑假孩子安全,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溺亡成孩子最大“杀手”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近期以来,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淮北市杜集区、蚌埠市怀远县、合肥市肥西县及长丰县等地,已发生多起中小学生溺水身亡的事故。仅从蚌埠市的统计中,足可发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据该市统计,5月份以来,短短50天之内,全市就相继发生5起学生溺水事故,6名学生溺亡。
每年暑假,类似的新闻几乎从未间断过。溺亡事故已经成为暑假威胁孩子安全的最大“杀手”。而农村娃,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娃更容易成为这些悲剧中的“主角”。
根据安徽省公安部门发布的预警,除溺亡事故外,烫伤、触电、火灾、交通事故、中暑、坠楼、误食农药、被毒蛇咬伤乃至性侵犯等事故在暑假里也时有发生,已成为暑假里威胁农村留守娃安全的各路元凶。
教育部门发溺水预警
5月28日,省教育厅发布紧急预警通知,要求做好中小学生溺水预防工作。
通知要求,各学校要在每周一第一节课前或周一学校升旗活动时开展十分钟安全专题教育活动。主要教育学生不在无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一旦发现同学下水游泳要及时劝阻,及时报告老师或周边成年人。
学好救护措施最重要
如果溺水事故不幸发生了,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也有可能减少悲剧的发生。医生表示,一般儿童落水被淹后4-6分钟即可致死。因此,溺水儿童被救上岸,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忙找医生或送医院,而是争分夺秒通气、复苏,对仍有呼吸、心跳的患儿,可给予倒水以帮助呼吸。方法是,将患儿俯卧于肩上,头足均下垂,抢救者扛其来回跑动。
如果孩子呼吸、心跳已停,要立即在现场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的方法是: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 (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则是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本报记者张玉芳)
新闻推荐
我省唯一上榜,排名全国第94位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